又兀自回了书房。
即便政务处理完了,李翊也习惯读一读这个时代的书。
他虽站在先人的肩膀上,但却不敢否认先人的智慧。
这一读,又是至了半夜。
麋贞遣婢女来请了两次晚膳,却不见人应。
心中难免隐隐有些担忧,又得亲自来请。
才觉李翊读书入神,未察觉到外有来人。
她便亲自端着膳食,来到李翊身边,替他按揉肩膀。
“夫君可还记得答应过妾身什么事?”
李翊知她在说按时用饭的事,便解释道:
“……一时忘却了。”
一顿,又问,“夫人知我方才在读什么书吗?”
麋贞不假思索,“夫君有千丈凌云之志,自然是读豪气纵横的书。”
李翊却摇了摇头,弯唇笑道:
“我适才是在读《素问》。”
“《素问》?”麋贞柳眉一挑,“夫君怎么忽然想起读医书来了?”
李翊眉梢一扬,轻轻捏了捏她的手。
“我只是在想,若战事一起,必多有伤员。”
“我徐州什么都好,唯独医馆甚少。”
“常言道,大兵之后,必有灾年。”
“我在徐州深耕数年,多事农业生产,唯独民生康健少有关注。”
“就在前天,我去民间视察之时。”
“见左近医馆,给病人诊脉之时,多是按寸不及尺,握手不及足。”
“然后便潦草抓药,只挣那昧心钱。”
“此辈虽师承名医,却不思进取,因循守旧,难解百姓苦痛也。”
麋贞听完,亦觉触动,便问道:
“那夫君可惩治这些医者了?”
“惩治什么?”李翊扬唇笑道,“大势如此,岂会因一两人之故而改变其中环境?”
麋贞这才明白,李翊研究医书,是想整顿徐州的医疗卫生,以保证人民的卫生健康。
“不止如此。”
李翊拍了拍麋贞的手,认真说道:
“我还打算找令兄再拨一笔款下来,用以培养医者。”
“如此将来战事一起,也好医治伤员。”
战场上的纯死亡率是远远比不上受伤率的。
但很多伤者,要么重伤不治,最后还是得死。
要么就受伤之后,虽没死,却也无法再战,只能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