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孝恭身后事,办的十分隆重,李世民命太子、太孙率文武百官,送梁嗣王灵柩出长安城。
张阿难搀扶着李世民上凌烟阁,遥望出城的队伍,又去看李孝恭的画像,往日相处的点滴浮上心头,又看到紧接着李孝恭的杜如晦、魏征,李世民眼泪掉的更厉害了。
“阿难,他们一个个都走了,丢下了朕……”
张阿难知道,皇帝哭这些功臣,有曾经一起并肩作战的情义,也还有对自己未来的担忧。
人看着陌生人死可以无动于衷,但跟自己共事过得人,就另说了。
伺候皇帝多年,张阿难太了解自己这位主子了。
皇帝根本不怕自己身后,太子坐不稳皇位,但皇帝害怕自己身后,太孙坐不上皇位。
“阿难,你说时光若是可以倒流,倒流回武德年间,朕和太子不会这样的。”
张阿难表示理解,往前倒退十年,皇帝不会在意这些,但如今的天下,贞观以来,灭突厥、灭吐谷浑、灭薛延陀、打残了吐蕃,唐倭之战倭人来朝,李世绩和侯君集这一去,不出意外的情况下,还会灭高句丽、新罗、百济。
贞观的文治武功,已经达到了一个前无古人的高度,皇帝要是想继续更上一层楼,就是灭吐蕃,这个难度比灭高句丽强的不止一点点。
张阿难是个宦官,但皇帝议政他在旁边伺候,他又不是聋子,对吐蕃他还是颇为了解的,吐蕃人世代生活在那块儿地,身体已经适应了那个地方的环境,大唐的战士骑马上去了,走不了几步头晕头疼,眼花乏力,直接成吐蕃人的活靶子。
天时地利人和,第三个通过手段和谋略,是可以改变的,但前两个太难了。
文治武功很难再更上一层楼,皇帝就会追求其他的,自己相对比较薄弱的那块儿,皇帝情感这块儿,青梅竹马的皇后,虽然早逝但不是没有,父子之情就很难受了。
皇帝想要的父慈子孝,太子给不了,另外两个也给不了,其他几位皇子,年龄到了就送出就番,皇帝懒得去关注,就算在身边,也很难满足皇帝的需求。
其实,如果大家都没有,也没什么,问题是太子跟自己的孩子,相处的非常和谐。
除此之外,与太子相关的父子相处,绝对还有些他不知道的东西,让皇帝心里很不平衡。
此刻,对于皇帝而言,正应了那一句,不患寡而患不均。
皇帝可以没有,可以全部拥有,但很难接受同样的身份,别人有而自己没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