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策略上找到致胜的契机,首要条件就是要有策略施展的余地。
一个是观察后方车阵的窗口。
另一个则是需要判断什么时候才是半雨胎的优势期,如果有必要的话甚至可以考虑跳过半雨胎的选项,直接等赛道变干的节点考虑黄胎或白胎一跑到底。
干湿变化的节点非常关键,摩纳哥因为正赛速度起不来,对轮胎负荷的压力其实并不算大。
更何况塞纳和里卡多当年都能在卡档的情况下捍卫住自己P1的位置,可见即便轮胎的磨损不容乐观,只要不爆胎对正赛的影响程度其实也不会太大。
哪怕对于前排争冠集团的赛车来说也是如此。
毕竟源源不断的套圈慢车也是摩纳哥大奖赛不得不品尝的一环。
本周一次正常的进站耗时在19.5秒左右,这是相对比较理想的的情况,但考虑到雨天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换胎工序的难度,保险起见还是将进站总耗时按照21-22秒算才比较保险。
当然去年摩纳哥给博塔斯弄出的1.8天换胎这种极限状况就不在考虑范围内了。
像这种时候策略组的重心就真的只能放在束龙一人身上,维斯塔潘那边最多只能跟着喝一口汤,能提升位置就提,提升不了至少也不会损失什么。
而窗口这种东西.
别看排位赛阶段光是为了帮车手找到可以放手推进的赛道空档,就已经足矣让现场和红牛总部规模庞大的策略组抠破头皮,但到了正赛里这样的窗口反而并不是特别难以计算。
火星集团速度够快,可以迅速拉开与后方地球组之间的差距这一点毋庸置疑。
而当本就性能不算特别有优势的赛车不断冲刷在海量的脏空气影响之下,想要如束龙这般在紧紧咬住住前车的同时还能够不断撕扯进攻空间可不是什么特别容易的事情。
尤其是这会儿赛道表面依旧非常湿滑,几乎所有人都只能枯燥巡航基本全程都做不了更多事情,无所事事的车手们不断向车队抱怨反馈赛车的抓地力不足是非常普遍的现象,跟不住车其实是常态。
仅仅到了比赛的第10圈,场上就已经出现了3个非进站换胎形成的车流断层。
一个是奥康与汉密尔顿之间超过14秒的间隔,一个是诺里斯与维斯塔潘之间同样也是接近13秒的海量差距,还有一个则是阿尔本被横插进来的赛恩斯影响之后逐渐被拉开的6秒空窗。
奥康与汉密尔顿之间的窗口距离红牛太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