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措却不以为意地说:“只要不是塑料垃圾,像餐厨垃圾之类的,在这儿挖个坑埋了也没关系。”
随后,嘉措带着泽仁尼美回去了。
没过多久,他又折返回来,给李悠南捎来些木头——是村里建房剩下的木板边角料,原本只能当柴烧。
虽不知李悠南要这些做什么,嘉措也乐得送个顺水人情。
李悠南千恩万谢,想给嘉措转账,却被对方拒绝了。
嘉措一本正经地说:“你给这些钱就是看不起我,我这人热情好客,交个朋友,别搞得那么难看。”
李悠南不好再坚持,心里却盘算着,得给嘉措家做个什么礼物才好。
打消了嘉措的顾虑,李悠南把他送来的木头都搬到了天幕帐篷里。
这些木材数量不多,但都是建房剩下的,已经过风干处理,正好能直接用来做木工活。
有一说一,因为有房车,所以事实上在野外露营需要的所有家具、各种器材设备等,都做了周全的准备,所以李悠南其实没什么需求。
甚至连户外的桌子、椅子、躺椅这些东西,都有折迭的成品可以直接拿出来用。
李悠南拿到这些木材,一方面是为了给自己解解闷,另一方面,倒也确实有一样东西需要临时制作——他之前忘记买的一样东西。
他给自己做了一个画板。
自从获得了绘画技能以后,李悠南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画过一幅画。
虽说绘画技能的应用场景挺多,比如烧制瓷器、在加拿大的庇护所里雕龙画凤,都要用到绘画技能,但那种真正意义上的画,却从来没有完整地画过一幅。
而眼前这个漂亮的场景,正好可以画一幅油画。
第二天,李悠南早上起床,搬着画板到湖边写生。
有几个藏族的孩子从山坡那边溜达下来,显然是从村子那边过来的。
大的有八九岁,小的竟然才四五岁,其中就有加措的女儿泽仁尼美。
这些小孩子大概是昨天泽仁尼美回去以后给他们“吹了牛”,说山坡这边有一个很厉害的哥哥。
尤其是嘉措,带回寨子里以后,趁着晚上挨家串户做客的空隙,给其他人看了李悠南的视频。
小小的村子本来人就少,消息一下子便传遍了。
毕竟昨天李悠南杀牛的时候,几个汉子都认识了他。
如此一来,那些小孩子听大人们谈论,自然而然就知道了李悠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