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别、干预。
毕竟,让那些习惯了锦衣玉食、吟风弄月的世家子,真心实意地去田间地头侍弄庄稼,钻研粪土肥料,无异于痴人说梦。
那些高高在上的权贵们,私下里仍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夫蔑称为“贱农”,可谓是吃着农人辛苦种出的粮食,却还要鄙夷其身份低下。
即便赵凌一再强调“士农工商”四民皆本,试图提高农、工、商的地位,但在根深蒂固的权贵眼中,后三者终究是低人一等的“贱业”。
赵凌此言一出,台下不少学子,尤其是那些衣着尚可的权贵子弟,纷纷低下了头,沉默不语。
他们被家族当作弃子般抛到这粗鄙的农家,内心充满了不甘与失落,自觉前途黯淡,又怎能真正静下心来,学习这些“泥腿子”的学问?
讲台上的田骥对此也是心照不宣,他作为农家领袖,更愿意将心血倾注在那些如同杨稷一般,出身寒微却真心热爱农业,踏实肯学的弟子身上。
对于那些心不在焉、敷衍了事的权贵子弟,他秉持着“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的态度,并不会强求。
这亦是当下许多学派先生的普遍做法,更注重寻找和培养真正的传承者。
“朕方才在门外,也注意到了。”赵凌的声音再次响起,打破了学室中的沉寂,他嘴角噙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你们当中,有许多人神思不属,心不在焉。可是觉得,入了这农家之门,便与锦绣前程无缘了?便只能与泥土稼穑为伍,永无出头之日了?”
他微微提高声调,话语清晰而有力,如同重锤敲击在每个人的心坎上:“那么,朕今日便可以很明确地告诉你们——错了!”
“若有人,能在屯田垦荒、兴修水利、防治蝗旱、培育良种这些农家实务之中,做出显著成绩,有所建树,朕,绝不吝啬赏赐!必将委以重任,许以高官,赐其重金!”
“莫要以为治水仅是疏通河道!治水,便是治国!水患平,则粮仓实;粮仓实,则天下安!农家之学,上关国计,下系民生,便是这大秦帝国最坚实的根基!”
他环视全场,宣布了一项更为具体的激励政策:“自即日起,农家学堂,每半年将举行一次全院笔试考核!考核内容,由朕与田先生等几位农家大家共同拟定。所有试卷,朕将亲自批阅!”
“成绩采用百分制,精确评定优劣!凡成绩优异者,朕将直接量才录用,委派实职!考核前三名,除授官职外,另赏百金,赐予相应官爵!”
那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