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陛下也是这般,给了他们一人一个锦囊。
他的锦囊中,是责令在各郡县开设医馆,而孟巍然的,则是筹建学堂。
据当时接待他们的三川郡守郦食其透露,陛下离开咸阳前,其实留下了三个锦囊,其中一个,原本是预备给白家的。
如今白家已倒,那个未曾开启的锦囊,想必其内容,就落在了冯去疾的肩上。
只是,冯去疾并未亲赴三川郡,看来那锦囊中所书,便是让冯家着手建立这所谓的“镖局”了。
陛下显然已向冯去疾详细解释过“镖局”的涵义。
冯去疾将手中茶盏轻轻放下,清了清嗓子,向西文彦转述道:“陛下之意,是欲建立一个民间亦可使用的护送、寄送体系。可承接百姓商贾托付的财物、书信,由专人、专队,按照约定路线与时间,护送至指定地点,收取相应费用。沿途需设立分局、驿站,网络遍布主要郡县,甚至……将来可通达塞外。”
他阐述得颇为详尽,显然陛下与他沟通甚深。
说完,他不由抚须轻笑,笑容中带着几分感慨,几分莫测:“陛下为了天下黔首能互通音讯、货殖流通,当真是操碎了心,连这等细微之处都考量到了。”
西文彦默默听着,心中了然。
大秦自有完善的邮驿系统,但那乃是国家经脉,专为传递公文、军情及服务官员而设,壁垒森严,普通民众根本无法染指。
寻常百姓若想传递家书或些许物品,只能依靠同乡友人顺路捎带,或是冒险委托往来的商队,不仅效率低下,时效毫无保障,且遗失、损毁的风险极高。
多少烽火连年间的生死讯息,便因此湮灭于路途之中。
“如此说来,陛下是想让冯老您牵头,建立一个专供黔首使用的‘民间邮驿’……”
西文彦沉吟着,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光滑的扶手,眉头依旧紧锁。
他实在想不明白,这等服务于升斗小民的机构,能有多少利可图?
又有多少实际的意义?
在他看来,黔首贫苦,能有多少余财用来寄送东西?
这分明是一桩注定赔本的买卖。
冯去疾似乎看穿了他的疑虑,缓缓道:“陛下的意思很明确,此事可由我冯家牵头来做。至于酬劳,陛下给了选择。”
他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精光,“是只收取建立和维系这民间邮驿网络的‘辛苦费’,还是真正介入经营,获取其中可能产生的‘利润’,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