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上作答论证,极为讲究卷面,而字风不是一日可以成就。
随着放榜日子抵达后,如宣冲所料,自己果然也就是一个秀才。
天子在放榜前后,也询问了刘浩行的考试情况,在得知成绩后,顿了顿后说道:“没有过线?”
学究道:“距离举人还差十分,就差在了文章笔力上。”
天子拿到宣冲的卷面后,看了看这篇策论,策论内容是“论证工业区多元分布的利弊”,阐述了工业区分布会在初期产生损耗,但是随着基础建设的进步,到达一定时间点后,利大于弊。
文章整体论述还算通畅,但是举证数量过少。只有一些计算举例。
这里例子过少,也是因为这百年工业革命过程中,所有商家关于成本的最优计算,都是抢占沿海,江河水运干区。也没给宣冲这套说辞验证的机会,而宣冲也是抄前世的经济思维。而前世那是明清开始海权衰落,到了工业时代开启时,长期被封在内陆,才对内陆下苦工,现汉这里完全没必要啊。
策论就是这样,例子过少,得分点就越少。
如果既没有例子,又缺乏计算和逻辑理论,那就是零分了。——这可不是前世语文,写个开头和结尾,然后胡诌八百个字就保底拿到三十五。
嗯,那种语文考试,导致了一大批知心姐姐们学成出师后,在成年后煽情小作文神功大成,而纯粹的“即使我xxxx,难道你就真的xxxxx”这样的句式,就是标准的没有例子、没有逻辑、没有利害计算的零分策论。
天子将这篇文章读了两遍。在读第二遍时,看出了宣冲文章中有另一重意思,那就是未来存在“不可测的战争”,如果不能在工业布局上,早做打算,成本会相当的高。
关于西疆的战事,现汉批改策论卷子的人现在消息有限,江南两岸的大楼上依旧是灯火通明,游船破浪,而西北大漠已经派过去五个师鏖战,具体到了什么情况?九州内坐在广厦里的书生们是不知晓的。
书生们不知晓,但天子和朝中内阁则是知晓。宣冲虽然已经从西漠退下来一年,但是经过前年的一战,也是知晓西北用兵的难点。——其中一些论据涉及到军机,不能明说,点到为止。
要考虑到这一点,宣冲这些文章论据其实是很明确的。
…金笔一提…
天子缓缓道:重审一下分数,加个十分吧。——天子不仅仅是卖宣冲人情,更是找到了让现任政府中卖宣冲人情的机会,朝堂和宣冲一直是没法衔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