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4日,现汉和东蜀的停战协议签订;这场为期70天的大规模热战结束了。
东西方一些军事学家,开始大肆讨论这场仗中“速战速决”的军事特点,仿佛掌握了目前工业革命时代的战争现状。
宣冲:“哎,才第一次工业革命呢。你们就把个例当常例了。”
此时工业化方兴未艾;工业强权的矛盾还都集中在边缘区域。
由于工业革命辐射力度还没够,边缘地区的交通基建落后。例如在非洲南部,任何一方工业势力在此地囤积的物资,都无法支撑三个月以上的战争。所以两股工业势力在这样的边缘区域相争,就是“短平快”。
这也就给了当代军事学家们错觉。他们进而推导,当代战争是短期的战争。
殊不知,战争要是发生在“铁路线”“城市仓库系统”良好的地方,会多么旷日持久。
殖民地的烂泥地,不具备打现代化战争的条件。大部分第三世界区域,基础设施条件和社会意志都太弱了,这使得工业国可以用定额的弹药在短期内解决抵抗。
但不代表,工业化后的高凝聚力区域,也能被“三个月解决”!
这种对战争的错觉,不仅仅发生在一战时期;宣冲前世老殴洲们见惯了美帝在二流地区的平推后,其议会中也充斥着“高科技武器快速平推”的错觉。殴美一群没工业常识的二代们上场后,认为高科技就是可以“多快好省”,结果殴美军事战略就开始被一堆哗众取宠的外行带沟里去了。
以至于在大毛和二毛对抗时,殴洲的武器弹药储备,都按照三个月来准备;浑然不知,以殴罗巴的基建条件,若是爆发冲突,就必然是长期化的。
…一战是一场双方都没准备好的战争…
宣冲在翻阅完现汉内各路军事专家的点评后,决定看看这个世界的其他视角。当眼瞅着殴洲报纸上提出“所有战争都会在短期中结束”嘴角抽动!
宣冲翻译了一下殴陆的报纸发现:“那帮殴陆白皮们,对“东蜀和现汉”的战争幸灾乐祸。也让白皮愈发坚信了“战争短期化”的理念。”
放下拉丁语的报纸后,宣冲悲悯地摇了摇头:殴罗巴还是那个殴罗巴,幼稚、天真、乐观。
现在殴陆在对外,也就是涉及到东殷和大食这些外区域的问题上,殴陆诸国看起来很团结,但其他们自己内部那几个火药桶呢?
殴陆所有民间情绪都将火药桶视作为小问题,把危机视作常态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