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东蜀的将士们来说,在外岛区死战,就等于牛马在车间加班,比不上常在办公室门口,为领导开门的秘书们辛苦。
一只军队的努力,如果不能被占据核心利益的群体看得见。那么这只军队就算再怎么知道自己所据守地区的重要程度,也使不上力!
…视角切回来…
宣冲也在做功课!为什么现汉南方势力,能拿下岛屿!
宣冲瞅着颠陆,缓缓道:“因为颠陆也是一个纯海权势力,其对于颠陆北方的岛屿经营,与陆权对边疆的经营,两者态度是不同的。”
一个成熟的陆权国家,会在政治上天然笼络边疆区域军事集团。
因为所有中央王朝都清楚,虽然边疆离得远,但是边军还是能够赶回来的!
边疆危机让历朝历代对边军将领们都给予基本的尊重。帝王和朝臣们对边军一向是得派遣亲信过去,亦或是让封疆大吏回来。虽然这是“不信任”,但决不能说是“不重视”。
但海权不一样,其外岛上驻扎的军事集团,再怎么能打,当核心区的老爷们一旦对其断掉船舶往来。老爷们以及核心区的受益者们就可以对驻岛军事势力的呼喊:“眼不见心不烦”。
这就导致海权官僚体系们对海外非“经济区域”是非常怠慢。
由于海权体系下,核心集团对外岛利益集团的怠慢,就实质上形成了一个“二等公民区域”。
宣冲分析道:“所以海权势力,在弱势时,本土的精锐部队为外岛区域死战,往往是不可能实现的!”(曰本守住太平洋的都是陆军马粪们)
对于海外士兵们来说,坚守外岛,成为外岛上“必不可缺”的力量,但最终留在外岛?那不就成为帝国的“二等公民”了?人家努力是进步到御前,我努力怎么还退步了呢?(大唐后期庞勋起义就是如此)
近代后,陆权国家在边疆“一寸山河不让”的气概,是因为中枢会认可这个功劳。
封疆大吏返回京城,再嚣张的京爷也都得抱拳体面让一步。这种守土有责的意愿,是海权国家招募的四等人不能比的。
宣冲手指在一道道经纬线的地图上挪移,确定:现汉目前占据优势,东蜀在弱势的情况下,优先拿下其外围岛屿是事半功倍。但体制问题,让现汉短期内无法啃颠陆这块硬骨头。
…万里之外…
几亚岛上,秦深端着酒杯萧瑟地看着地图。后方“议和派”传来消息,自己这十万精锐是不能丢的,如果丢了的话,东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