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附近的一位女生说,这里原有一座古庙,*****时,被一伙造派分子破坏殆尽,一尊尊栩栩如生的石像菩萨,一个响彻百里的大铜钟,还有一幅幅珍贵的石雕,一本本经书,不知去向。此时,有一种遗憾袭上心头。
再把半径扩大,沿平地的边缘走走,发现了一块墓地。旁边的一位姓倪的女生说,这里躺着的是她的大爷爷。她大爷爷是一位老红军,参加过川东游击队,后加入红三十三军,翻雪山,过草地,打日本鬼子,南征北战,有二十多处伤疤,解放后被授予少将军衔,任军区副司令员。去年那老革命在北京病逝后,本可以进八宝山革命公墓的,可他生前要求把他的骨灰送回老家,安放在古楼山顶,朝着北方,这样,他就能永远亲眼看着家乡,看着秀丽的大好河山。我想,这就是老人的叶落归根,这就是远方的游子对故土的眷念吧。因为他自从迈出革命脚步的那天起,再没有回过家乡。我好奇地走近一看,被茅草包裹的土堆前树立了一块用当地的青冈石刻制的小墓碑,上面只有一排醒目的黑字:红军战士倪XX之墓。没有看见详细的碑文。生前俭朴,死后简单。这就是那位身经百战,出生入死的革命前辈给我们留下的深刻印象。
我看着墓碑,触景生情,马上召集全班同学整队集合,缅怀了红军战士,并举办了一场特殊的演讲会,个个有感而发,把自己所见所闻所感与大家分享。
这次游览古楼,我虽然是第一次,但对半数学生来讲,并不是首次,可他们都有意外的收获。回去后,都认真写作,每篇作文都写得生动感人,情景交融。
古楼,我心中的山,心中的楼。我不知何时再能登高远眺,把更加美丽的景致揽于怀中。
我们在回来的路上,经过覃书记覃老师的家门。他正好在家里看书,我们把行李放在后面的田坎上,专门去拜访了他。他不知道我已经拿到调动文件,便问从哪里来。我说专门上去搬家的,他真是不相信,说这怎么可能呢?他说我在开玩笑。我只好把红头文件再次出示给他看,他吃惊后不得不相信了。
覃老师对我能够顺利调到重点中学表示祝贺,我也对他几年来的关照表示感谢。他还问我好久上去跟同志们做个话别,可我担心象今天这样会情不自禁流泪,便打算不再专门上山告辞,拜托他跟老师们打个招呼,至于工资介绍信就去找李老师帮忙,他应该会答应的。
覃老师认为这样有些不妥,在一起相处三年,离开时一个招呼都不打,是不是说不过去,建议我考虑好了再定,春节假期还有一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