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二哥再跟袁老师递一支烟,我们就告辞了。这一别,后来就再也没有机会见过面了。人生就是这样,悲欢离合就是那么偶然。这学校静悄悄的,连一只鸟儿也没有看见。可能是那些值班的老师已经回去吃中午饭了。
一步一回头,步步泪水流。我离开寝室,离开木楼,再到教室外站立,透过半透明塑料窗户看看里面,就恋恋不舍地离开了这近三年的主战场。看似山间一禺,这让我度过了一千多个日日夜夜,给我温暖,给我教训的工作第一站。
二哥又奇怪地问:你早就想离开这里,为什么还那么留念这里呢?难道还想再留几年吗?
来到上梁的脊梁处,我们背着几年积攒下来的行李,一步步远去,古楼从眼前立刻就留在我背后,再慢慢地,慢满地,留在我内心深处,成为无法抹去的深深记忆。
我跟二哥打了个比方,比如那些将要出嫁的姑娘,她们早就想出嫁成家找到好郎君,为什么离开家门时哭得那么伤心呢,原来是对娘家的一片深情,那感性的东西,你是说不清楚的,好深好厚,旁人是没有办法体会到的。
我此时一下子就想起了那第一次带领全班学生登临古楼山峰采风的热闹情景。
那是师范毕业被分配到古楼脚下的中学,做了孩儿王,终于有机会亲近朝思暮想的万古楼。
八十年代初,我经过十二年寒窗苦读后,还不到20岁,朝气勃勃,怀揣一张红色分配文件,激动而充满幻想地上了高山,带着一群十多岁的青少年,快乐地学习与生活,健康地成长。为学生写出亲身感受的习作,避免无病**,凭空编造,我选择了一个晴朗的秋天,带领我班学生,兴致勃勃地攀登古楼山峰。踩着古老的青石梯,有说有笑地上行。
每攀登一级,目光就抬高一线,视线就望远一片,心也就增加一分激动。登上顶峰,果然平坦如楼。上面长着柔软的茅草,有人爬累了,倒睡在草坪,享受幕天席地的惬意。极目远眺,蔚蓝的天空,重重叠叠的山峦,在金灿灿的阳光照耀下,华美如画,神奇似诗。那帮孩子们欢呼雀跃,兴奋地蹦跳起来。我象孙悟空进了花果山,第一次感受到做孩儿王的特殊乐趣。
古楼顶的平地,还稀疏地生长着松树,松针铺满了脚下的土地,走起来干净柔和,如履毛毯。在平地的中央,遗留着一水池,清澈见底。池子周边长着灯心草,翠绿一片。中心象一块美丽的翡翠,又象一块硕大的明镜,蔚蓝的天空映入怀抱。沿着池子四周漫步,发现了一些贴满地卷皮的断砖瓦砾。听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