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七个日子,先后转车达五次,从哈密上车,武威、兰州、宝鸡、汉中、西安、安康、最后川康,穿行两千多公里,带着两大包行李,其中最多的就是五爷一家给他送的土特产,比如葡萄干、哈密瓜、新疆香梨、枣子、馕饼等。在火车上,二哥主要以馕饼和开水充饥。回到家的第一要求就是吃米饭,狼吞虎咽地猛吃了一顿。
二哥回家,带回来的土特产最让我们开心的就是葡萄干,软软的,绿绿的,大颗大颗的,吃起来太香太甜了,我们几年都没有吃过,太想吃了。听说二哥要搬回老家住,我们喜出望外。一直在期待他早日到家,终于等到了。我们几兄弟在凃姑娘的带领下,用背篓到他岳父母家背了些生活用品,床上用品,还有做鞭炮的材料与用具。
我们还为二哥与凃姑娘腾出了床位与寝室。我们从土墙屋搬出来后,住进了老木屋的木楼上。
凃姑娘来到婆家,我们正式叫她二嫂。我们马伏山上有得天独厚的天然国育林,飞机播种,那罗汉松在肥沃的山地里长势喜人,象罗汉一样粗壮笔直,象奶娃娃的腿儿,几年下来,就可以成材。大队干部瞄准了这个项目,砍伐罗汉松改成木材做家具,卖的钱就拉通了交流电,让马伏山在附近几个大队最先照上了明亮的电灯,驱逐了千万年的黑暗。
二哥也瞄准了商机,那就是在新学校后面的变压器旁有一块空地,免费拉通三相交流电源后,就可以使用动力电源开通加工坊,为群众打米磨面。二哥把存款拿出来,购买了成套的柴油机,电动机,打米机,磨面机,还兴建了宽敞简易的土坯瓦房,这样,民用加工坊就可以正式生产了。
这个想法,源于二哥在一次安全事故后。一天放学后,老幺和幺妹子放学回来跟帮忙做鞭炮,因为用力过大,把一大饼半成品火炮引发了火,好在二哥眼疾手快,把桌上的其他火炮一下子拔开,让这一饼爆完了就收场,算是有惊无限,避免了更大的事故发生。
这让二哥意识到,做鞭炮太危险了,这个手艺不能久干,应该另辟蹊径。于是在拉通照明电后,二哥就准备改行了。
以前我们大队近500户都没有加工坊,村民们打米磨面就必须肩挑背磨下山,在下坝一间古庙改成的加工坊去加工,然后从红庙子悬岩山路背回来,费时费劲流汗水,现在好了,我们自家打米不用花钱,还可以在帮助乡邻的同时创收,没有危险,多好的事情嘛。
但是,这样转产的后果就是二哥二嫂靠打米磨面赚钱,而我们三个读书的后生在节假日做什么呢?不做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