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第一批电瓶运输车的投入使用,物流窘境终于开始缓解。
毕竟,无论苏冥支付了多么高昂的运费,那些由人类和地精经营的运输行会再渴望利润,他们的牲畜和劳工,也早已不堪重负。
电瓶运输车带来了彻底的变革。它们一次便能运载十吨货物,还能持续以四十公里的时速奔驰,在运输效率上断层式的碾压。
当电量消耗完毕,找一处充电站充上一顿不要钱的电,电瓶运输车便能满血复活。
这种革命性的运力,给那些传统方式的运输从业者们带来了巨大的震撼,并迅速将他们挤出主要运输线路的市场。从突如其来的火爆,到凄清萧条,周边区域的运输行业坐了一趟过山车,经历迅猛的大起大落。
但苏冥无暇顾及他们的感受。这是工业车轮无可阻挡的碾压,它产生的剧变,即使是苏冥自己也干预不了。
得益于天青石水电站充沛而稳定的电能供应,苏冥心心念念的本地人工智能大模型,终于得以启动部署。受限于素材和传送消耗,他仅仅安装了大约100张算力卡。
密集排列的机箱,很快挤满了整整一面墙的机架,屋子里被风扇疯狂运转的嗡鸣声完全填塞。灼热的空气在机柜间翻滚,一阵阵的热浪被鼓风机强力抽出屋外。
细密的LED指示灯,如同无数微小的星辰,在热浪中明灭不定,汇聚成一片躁动不安的电子海洋。
苏冥很随意地给这套系统,起了个“吞电兽”的名字。
顺利启动“吞电兽”之后,苏冥组织起一批人手,开始系统性地整理异界通用语的各类资料,并将这些数据源源不断地“喂”给大模型,正式启动了异界通用语的专项训练。
一路走来,他有机会就会收集各类书籍,如今终于开始派上用场。
异界的通用语是一种字母语言,其体系结构与地球上的拉丁文极为相似。地球的专家组已经针对性地对模型进行了优化。
大模型中,也植入了中文相关的数据,如今加入了异界通用语的语料。但距离实现翻译,还欠缺关键的平行语料库。
为此,工程师设计了一套方案。由苏冥提供一个“种子词典”,标注出一千个核心词汇在两种语言间的对应关系。大模型以此作为语义空间的坐标锚点,通过向量对齐技术,实现翻译功能。
具体的算法原理,苏冥根本就无从理解,他只是被告知,预计的训练周期大约需要一周。
相比于智能大模型,最初诞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