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官场上的助力,同时也给自己套上了紧箍。
张四维毕竟和苏泽同属高拱门下,所以上来只是试探。
万一遇到和苏泽敌对的势力,那上来就是打压了。
这也是站队之后,必然会遇到的事情。
李己不动声色,露出恰到好处的困惑与一丝谦卑的茫然:
“苏检正?”李己微微蹙眉,语气带着真诚的不解与感激:
“苏检正乃朝中柱石,国之栋梁,日理万机。李某区区微末小臣,何德何能入苏检正法眼?”
“至于‘力荐’之说…李某实在惶恐,不敢妄自揣测上意。或许是李某在六科时,对兵部及总参谋部的几份文书摘要,处理得尚算勤勉,疏漏较少,偶然入了苏检正的眼?”
见到李己装傻,张四维暗道这帮“苏党”分子,都和苏泽也一样虚伪狡猾。
他身为文选郎,自然知道是苏泽派人向吏部尚书杨思忠打了招呼,李己这才能列入晋升的名单。
李己否认自己和苏泽的关系,又将功劳归于皇帝和吏部,一番话说得义正言辞。
但是李己话里话外,又透漏着对苏泽的敬意。
但是又只将对苏泽的“感激”定位在对其“明察秋毫”、“提携后进”的为官风格的敬仰上,避开了“结交私党”的说法。
张四维听着,脸上的笑容依旧温和,但眼神深处却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失望和更深的好奇。
李己的回答太“正”了,正得像是在背书,把苏泽的举动完全解读为一种基于公务表现的、不带任何派系色彩的赏识。
这要么说明李己城府极深,要么…他真如自己所表现的那样,对所谓的“苏党”内情一无所知?
张四维否认了后一种猜测,兵部武选司员外郎,这可是多少人拼尽全力都争取不到的重要职位,含权量不亚于一省的布政使。
苏泽动用了吏部尚书的关系,难道真的是为了提携人才?
张四维不相信这样的事情,他只能认定是李己城府极深。
一丘之貉!
张四维的眼中,苏泽也是这样的人,城府极深,虚伪狡诈,偏偏装着一心为公的样子。
果然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试探不成,张四维倒是果断放弃,两人各怀心思,继续向兵部衙门走去。
等到了兵部,张四维倒是没有继续试探,而是迅速走完了流程。
兵部似乎有要务,再加上现在兵部没有侍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