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自己没机会入阁了,那就不能让杨思忠入阁!
斟酌再三之后,李一元捏住了自己准备好的稿子。
在中书门下五房的安排,大小九卿依次入座。
不得不说,中书门下五房搞的会推,看起来就要比吏部正式多了。
苏泽宣布了流程之后,接下来就是鸿胪寺卿上台,阐释自己的施政纲领。
王世贞的施政纲领也很简单,他提出的教育要务就是编教材。
如今不少地方成立了小学和预科,但是教授的内容还是各地学校自己编写的,甚至有时候都是老师随堂即兴教授,各个小学的教学水平天差地别,也极度依赖老师的个人水准。
王世贞不愧是大文学家,他提出要由礼部编写一部专门的教材,分发给各地小学,按照教材内容统一施教。
这样各地的教材统一,预科的入学考试才能公平。
王世贞的主张得到了在场众人的鼓掌,他这套施政纲领切实可行。
接下来是杨思忠上台。
杨思忠是做吏部工作的,他对于教育改革的方向是设立对老师的考核晋升体系。
杨思忠提议仿效六等吏员,也对小学教师进行分类,按照级别确定待遇和俸禄。
通过这套体系,可以奖励优秀的教师,惩罚不合格的教师。
这套施政纲领也得到了现场的掌声。
苏泽暗暗点头,朝堂高层都是有两把刷子的,杨思忠的提案不就是原时空的教师职称吗?
最后是李一元上台,他上台后,清了清嗓子说道:
“诸位同僚,李某才疏学浅,恐不能胜任阁臣之责,辜负陛下和百官的厚望,所以决定放弃这次会推。”
下方的大小九卿们炸开了锅,李一元接着说道:
“在下推举詹事府学士诸大绶。”
李一元说完,大小九卿的目光看向诸大绶。
詹事府学士是詹事府的二把手。
一把手詹事府詹事是殷士儋兼任的,如今殷士儋致仕,诸大绶实际上就是詹事府的一把手。
其实一直以来,詹事府的工作都是诸大绶主持的。
身为詹事府的实际负责人,诸大绶也在大小九卿之列。
李一元主动放弃,还推举诸大绶,诸大绶为官清正,名声也很好,众大臣也没有更好的人选,于是这次的会推名单就成了“王世贞、诸大绶、杨思忠”。
会推新名单出炉,苏泽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