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等到什么时候了。
张四维暗暗发动自己的人脉,对三位阁臣候补都做了工作。
新的会推暗流涌动。
当日,吏部文选清吏司放弃主持会推,中书门下五房接手。
苏泽以中书门下五房的名义,向大小九卿和科道官员派帖,约定于两日后齐聚六科廊,再推阁臣。
——
中书门下五房的会推,定在了六科廊。
和上次吏部会推相比,这次会推在紫禁城内,参与会推的大小九卿们更加庄重。
这也是苏泽要达成的结果。
既然内阁要从吏部手里夺会推的权利,那身为内阁意志的延伸,中书门下五房自然要做好。
给领导做事就是这样,问题和困难在事前可以提,但是一旦领导层达成共识,那执行层就要毫不犹豫的去做好。
否则抱着抵触的心态瞻前顾后,往往是两边都不讨好,惹的所有人厌弃。
苏泽还专门对会推会场进行了布置,并且印发了精美的烫金选票,还设置了一个大红的票箱。
苏泽又仿效后世,设置了一个发言台,重新修订了会推的流程。
既然要会推,那也要让候选者发言,苏泽限定每一个参与会推的候选人,都可以进行三分钟的发言,阐释自己的施政纲领。
这项改革也得到了内阁的支持。
会推本身就是推举贤才,那候选人介绍自己也是应该的,这也说明会推阁臣是大小九卿们理性的选择。
一身朱红色官袍的通政使李一元走进了会推会场。
他瞥了一眼不远处的吏部尚书杨思忠。
昨天晚上,有同年好友上门,劝说李一元不要放弃会推。
身为大明消息最灵通的通政使,李一元如何不知道当下的局势。
皇帝驳回了九卿会推的名单,说明对所有人选都不满意。
如果这一次会推,还呈上同样的名单,那皇帝也要斟酌百官的众议。
当然,也有可能适得其反。
李一元冷笑,昨日来劝说自己的同年,到底是被谁驱使,李一元心中也有数。
是吏部的手笔。
这次皇帝驳回会推结果,也让李一元也认清现实。
自己不在帝心,那轮功劳和威望也是不如杨思忠的。
再推三人,也轮不到自己上位。
明白了这一点之后,李一元很快就决定调整策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