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完成扎营,三日之内,大军便要进攻阳平关。这引得众人议论纷纷:“元帅夙来不愿硬攻,此时扎营,莫非还有奇策?”
可到底是什么奇策呢?诸将却想不出来,但刘羡的威望已经足以压服所有的反对意见。人们只好带着疑惑,上山伐木立营,一面猜测中刘羡可能的布置,一面等待军议的到来。
果然,次日一早,刘羡召集军中诸将,向他们解释此战的布置。
正如诸将所想,他并非想要正面进攻阳平关,如此愚蠢且不顾伤亡的决策,刘羡还从来没有做出过。但在他看来,由水军进入汉中的决策也不可行。
因为现在不比当年,和当年有两大不同。
一是刘羡并没有足够多的船只,自从秋汛结束以后,陈仓道的姜水落潮,导致除去少数的小船以外,大量的船只都在搁浅,无法进入陈仓道。
二是刘羡如今时间宝贵,不比曾祖能调用大量的粮草,绕开关城,打算打一场旷日持久的大决战。从眼下的条件来看,想要迅速稳定汉中局势,尤其是迅速安置麾下的移民,就必须要快速拿下阳平关,以此来确保迁民的顺利进行。
故而刘羡原本的打算是,锻炼一支奇兵,由诸葛延率领,专门攀登山石,走小道越过阳平山,然后煽动汉中内部的百姓响应,以此内外夹攻,来攻破阳平关。
因为齐万年之乱时,有不少雍州与秦州的流民进入汉中,与刘羡颇有渊源。而他们远来如此,没有靠山,生活必不如意,只要收买了这些人,就相当于在汉中有了内应。同时,翻山的这支奇兵也已有了,就是毛宝带领的飞鹞营,刘羡为此特意训练了三月,只要不是完全垂直的悬壁,这些人都能安然攀过。
刘羡说到此处,众人都觉得这计策颇有胜算,就问刘羡道:“对于此策,元帅有几成把握?”
刘羡答道:“六七成吧,胜算不高,所以我已经打算放弃了。”
这句话一出,众人一片哗然。世上没有必胜的战事,能有六七成就已是不易,刘羡为何要轻易放弃呢?
直到此时,刘羡才悠悠告知道:“因为我们有更好的选择。”
他说的不是别人,正是咸阳原补充士卒时,率族人前来投奔他的魏浚。
这位曾经在洛阳之役,向刘羡解围示好的士人,虽说是初次与刘羡见面。可他言语得体,才能出众,气质与李矩类似,仅仅一面就获得了刘羡的信任。而魏浚又自告奋勇,向刘羡担保说,他在征西军司任职多年,在汉中颇有故人,只要给他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