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从身边拿起一根拐杖,支撑着站了起来,就好像在脑海中演练了千万遍一般,极为流畅又严肃地问道:“准备走了?”
看来,父亲已经知道了自己的来意,刘羡点点头,徐徐道:“是的,我准备走了,和全家人一起。”
不意安乐公摇摇头,否决说:“带上你的妻女,还有几个叔伯的兄弟走,就可以了。全家走算什么?当累赘吗?高祖尚且不带家眷征战,你这又是何苦?到时候走不快,又得把人扔下,没必要。”
“可……”
“没什么可不可的,一群老人在这里,有几个经得起颠沛流离?我们活了这么久,自己会照顾自己,不需要你来操心。”
安乐公的话语不能说全没有道理,但最令刘羡意外的是,其中含有他从未听过的坚定,有了坚定,言语就有了说服力。于是一种冥冥中的力量影响了刘羡,令他产生了几分动摇,多出了几分对父亲的相信,然后低声说:“好吧,我知道了。”
这个回答令安乐公非常满意,他说:“跟我来吧,到一个地方去,我有样东西要交给你。”
说罢,他也不问刘羡同意不同意,就自顾自地出了屋。刘羡莫名其妙,但他也能从中感受到,父亲要交给自己的,大概是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件事物,于是他也跟了上去。
刘恂拄着拐杖走到后门前,朱浮早已备好了马车,在门口等待。刘恂先上去,刘羡随后上去,然后就响起了车轱辘转动的熟悉的吱呀吱呀声,令刘羡有几分恍惚,好似重回到了儿时去邙山,到陈寿草庐读书的经历。
车轮一直转,而安乐公没有说话,再次紧紧闭着眼睛,等待旅途到达终点。而在与父亲如此近距离的接触中,刘羡陡然想起,这恐怕是自己记事以来,第一次,与父亲同乘一辆车舆。而在这个距离内,他可以清楚地看见父亲的面容,那是一张布满了斑点与皱纹的衰老的脸,全不像那个以往无时无刻像老虎一样愤怒的人。
刘羡就这样注视着父亲,久久地凝视着他,半日时光飞速过去,他也浑然不觉,直到马车缓缓停下,朱浮朝车内提醒时,他才陡然惊醒。下了车,环顾四周,刘羡顿时知道来到了何地,这是自己曾守孝三年的边山。
那安乐公想在哪里做交代,也就不问可知了。
马车停在山下,父子两人往山上走。安乐公由于年老了,体力不支,没过一会儿,便开始气喘吁吁,不得不停下来歇息。可歇息过后,他并不要刘羡与朱浮的搀扶,而是拄着拐杖一个劲地往前走,一直走到张希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