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给完颜永蹈送信,就说,他已经将他的爵位打掉了,再打下去,说不定庶民身份都保不住。”
梁肃点头,随后失笑:“这完颜永蹈当真是野心勃勃,却也因为这份野心蒙了心智。
他也不想想,若是当时带着数万兵马两州之地投降,无论如何也能有个公侯爵位的,可如今,他还有何资格讨价还价?!”
刘淮依旧头也不抬:“年轻人嘛,又是个姓完颜的,没挨过社会的毒打,很正常。”
梁肃终于有些好奇:“大郎君,你在看什么?”
“科学院新搞出来的成果。”刘淮终于抬头,并将手中的书递了出去:“乃是一份总结性的书册,由许多教授的成果组成,朱夫子总编。前几日方才成书,送来一本让我提序并且斧正。”
梁肃只是扫了一眼书本,看到其中一句话写着‘万物非动即静,唯外力所变’后,就皱起了眉头。
“大郎君,如今登基在即,大汉即将立国,如何能将心思放在这等小事上呢?”
面对梁肃的劝谏,刘淮不由得摇头失笑:“梁先生这次倒是错了,立国乃是百年事,但是文章千古事,如何不如重立大汉重要呢?”
说着,刘淮指了指梁肃手中的书本:“你信不信,哪怕过上二三百年,咱们建立的大汉亡了国,这本书也会依旧熠熠生辉,照耀千古?”
梁肃的脸立即有些垮下来,由衷感叹了一句:“大郎君,国家还没立,你就在想亡国后的事情了,你还真是绝类高祖。”
刘淮最近恶补汉朝知识,自然想起了梁肃所说的究竟是何事,当即笑道:“梁先生,你可千万莫骂我是亡国之君,我要跳到你背上,你可是背不动的。”
梁肃哭笑不得,但听到刘淮所言,也不由得对手中书本好奇起来,手中翻动不停。
且说,如今儒学虽然没有走入如同明清时的死胡同,却也算是越走越窄。
程朱理学最后发展成那种模样,虽说有各式各样的原因,但朱熹所奠定的基础也算是重要因素。
当格物从唯物转到唯心时,许多成果就必然会成为空中楼阁。
而在如今,自从朱熹通过医学找到正确的方法论之后,格物学终于有了长足的发展,朱熹所著的《格物论》也在刘淮的支持下,传遍了大江南北,黄河两岸,无论宋金都有人研读。
当然,作为官方支持的学说,格物学还是在汉军之中最先获得了广泛接受。
除了升官发财的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