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梓自己是不会有办法的,也不会开动自己的脑子努力思考,给沈乐弄个办法出来。
事实上,沈乐也不知道,这座陶屋的“脑子”在哪里——器灵的思考器官在什么地方,一直是个未解之谜。
好在沈乐点化出来的小家伙们,一向都很乖,愿意配合。它虽然没有方法,却同意配合沈乐,帮助沈乐解析它自身:
【弄个小的……拆一间……没法那么强……会很近……装不下……拉不过来……】
沈乐耐心地听它说话,耐心分析它断断续续,有点结结巴巴的回答。好半天,终于梳理清楚它的意思:
弄个小的,可以做到。阿梓这座陶屋,里外里有三进大宅,几十间房间,四面角楼高高矗立,其实只需要一小间房间;
当然,拆分出来,具备基础符篆的那一小间陶屋,肯定没办法,像阿梓那么强。
小屋子覆盖不了太多的地盘——事实上,阿梓目前的状况,全力施为,影响半径至少达到两公里,有沈乐的力量支援,再翻倍也不是问题;
小屋子也装不下太多的“东西”——那些“东西”看起来只是星星点点的磷光,但是,小屋的容量,似乎不能简单用体积算;
而且,小屋子也拉不过来太强的“东西”,可能还需要特事局的修行者们,人力去跑腿。
但是,有比没有好,制作简单,比制作复杂好。
一百个制作简单,烧一次成功一次的小屋子,均匀分布,绝对强过一个制作极其复杂,折腾N轮,失败好几次才能成功的阿梓复制品。
这个方案可以有,卷袖子,上!
沈乐伸手按在阿梓身上,热流慢慢沁入,慢慢流过阿梓身上的每一堵墙壁,每一块符篆结构。
精神力展开,观察这些符篆的共鸣,同时伸出一只手,不断移动鼠标,标记电脑里构建的三维立体模型,其中记录下来的一块块符篆。
没多久,一团一团的符篆就被挑选出来,标亮,勾连。
接下来,沈乐和赵先生一起,动手模拟制作小型陶屋,在泥坯上刻录符篆,把它们推进窑炉,小心烧制:
“这些符篆我觉得凑在一起不太行,当中还得加点。”
“我觉得这样勾连不太对劲,边上这一笔应该更圆润一点。”
“不不不不,画圆的话,这里地方就不太够了,我还是觉得应该折线过去……”
谁也说服不了谁,谁都觉得自己的想法才是对的——或者,谁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