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测量一遍元素含量。
嗯,经过数值调整,大概能推算出旧陶块里的元素含量,由此推测大致的胎土产地。至于要不要精确到原来的矿坑么……
这种问题,问学校、博物馆的老师,就真的不行了。沈乐想了想,硬着头皮打给景德镇的瓷妖赵先生:
“那个……请教一下……”
“没空!不想说!忙死了!”
啪嗒,电话挂断。沈乐握着手机,摇头苦笑:
果然,果然,出来混都是要还的。他把瓷塔的烧制方案丢给赵先生,顺便把瓷塔大量烧制、用以调理山川地脉,免于劫气淤积的任务,也丢给了赵先生。
虽然大量生产瓷类法器,有助于赵先生这一脉提升灵性,增强功力,甚至积修功德,多培养一些小瓷妖出来,可是……
同类产品烧得太多了,真会厌烦到吐啊……
而且还不是一百件、两百件就能完事儿,照沈乐之前的估计,上千件都是往少里算的……
虽然这个计划对赵先生有大好处,也挡不了他一段时间内看到沈乐,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
沈乐苦笑了一会儿,只好拜托顾玉林,给景德镇那边的特事局驻守人员打电话,打听一下赵先生什么时候能休息。
再拜托人快递去一盒灵果、一盒灵丹,算是打招呼赔罪。等东西送到,打听得对方脸色稍微缓和,再打电话过去请教:
“修复古代瓷器的时候,如果要唤醒、调和它的灵性,需要找到它原来取土的矿坑,从原处取土烧配件吗?还是只要附近就可以了?”
“唔,一般来说,只要是附近的就可以了——虽说一方水土烧一方瓷器,可是,一个范围之内的,总归大差不差。”
讲到自己的专业领域,赵先生立刻精神抖擞,滔滔不绝地开讲:
“毕竟几千年过去了,景德镇附近的瓷土矿,都挖空几座了——就算是同一个矿,中心和周边,靠近山顶和靠近水脉,灵性也有不同,你能感觉到吧?”
其实不太能感觉到,但是你既然指出来了,未来可以去仔细感应。沈乐默默点头:
“如果我的要求比较精细呢?”
“那就尽量找原矿坑了,或者近一点的。”视频对面,赵先生懒洋洋摊手:
“要不然,你把东西带过来一下,我帮你看看是哪里产的?没准我正好认识呢!”
“那太感谢了!我先努力找一找,如果实在找不出来,一定请您帮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