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万历想了想,突然看向张居正。
“元辅,咱们重惩这些商人,会不会让天下人愈加觉得施行一条鞭法后,银贵钱贱乃是真相?”
“即使杀一儆百,还会有商人将‘以钱换银’当作买卖,而百姓也会下意识地存储白银,如此,白银只入不出,恐怕还会出现一两银可换一千五百文的情况出现,待折银交税开始,富人在底层百姓交税时,降低粮价,税毕之后,再提升粮价,一来一回,百姓还是将入不敷出!”
小万历此话,一下子将张居正、殷正茂、申时行噎住了。
在金钱诱惑下,朝廷的法令可能就是一张废纸。
严惩严罚,极有可能起到反向作用。
以钱换银之风潮,一旦在整个大明蔓延开来,全民囤银,那就不是杀一儆百能解决的了。
这时。
户部左侍郎刘斯洁站出来说道:“陛下,此问题的根本之患,还是我朝存银不足,若白银足额,绝对不会发生这样的问题,臣建议,在一条鞭法施行、确定折银征收时,增设经商港口、建造海船,放开海洋贸易,允许民间船只下海经商,令海外白银流入大明!”
听到此话,沈念的眼睛不由得亮了。
这正是他想说想做的,没想到一向保守的刘斯洁也想到了这种方式。
“开海?”小万历不由得惊呼道。
大明初立之时,因要防范海上的张士诚,朱元璋确立了“片板不许下海”的海禁政策。
之后,在永乐年间,虽有郑和下西洋之壮举,但也只是海上的朝贡贸易,主要为宣扬大明国力,海上商贸并未发展起来。
后来,随着嘉靖年间倭寇的侵袭,一度再次形成了“片板不许下海”的海禁制度。
到了隆庆年间,虽有隆庆开关,打破了海禁,但也只是港口贸易,海洋上商业贸易的发展依然非常有限,一些民间商人都是顶着“流寇”的名头进行买卖。
申时行微微摇头。
“不可开海!开海之后,海上贸易难以控制且事故率极高,另外有可能会导致东南海域再次产生大量倭寇,侵扰地方,不值得!”
小万历看向张居正。
张居正微微点头,道:“大海之上,变幻莫测,确实有风险,另外不能让倭寇再有萌芽的可能了!”
“臣附议!”殷正茂点头道。
三大阁老都经历过倭寇最猖獗的时期,深知倭寇之乱对大明造成的影响,外加他们对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