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一夜,菲菲细雨总算停了。
天色依旧黑黢黢的,残星未退,空气里弥漫着雨后清冷湿润的气息。
李奕却已早早起床,利落地洗漱完毕,匆匆用了几口简单饭食,便带着一众亲随出了府门。
雨后的街道汪着水洼,马蹄踏过,发出清脆的嗒嗒声。
今日乃是皇帝御驾亲征前最后一次朝会,同时也是提前举行的望日大朝,很多重要的事项和诏令都会一锤定音。
按例,所有在京供职的官员都必须参加初一和十五的朔望日大朝。
无论文武,皆需在卯时三刻前抵达宫门外候着,时辰一到便从左、右掖门依次序进入皇宫,最后由殿中侍御史引导入朝。
然而,与往常上朝不同,今天李奕身边的亲随队伍里,赫然多了一个穿着道袍的左从覃。
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李奕准备在离京前的最后几天,将水泥的制备技艺、酒精的蒸馏设备,以及龙津街市的营建规范图文,一并献给皇帝。
这也是昨夜李奕特意去找左从覃的意图——他要把这几桩功劳不浅的“妙法”,都推到这位方外之人身上。
“道长可是怪我扰了清梦?”
李奕与左从覃骑马并行,见他眉宇间有几分无奈,顿时心中暗笑,但面上却是一派和煦。
左从覃叹了口气,苦笑道:“将军昨日夜谈,所言之事……贫道实非献宝邀功之人,更无意于庙堂显贵。这等功劳,将军自行献上便是,何必拉我来趟这浑水?”
李奕听出他话中的抗拒,笑容却更深了:“道长此言差矣。这可是大功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怎能说是浑水?”
“水泥之坚,可筑城修路,利及百世。酒精提纯,能活战伤将士性命,功德无量。龙津街市规划,乃城市改造之样板,利民利商。今日献上,不仅是为国,更是为这万千黎民。道长就莫再推辞了。”
左从覃闻言,摇头不语,片刻后才道:“将军啊将军,您这嘴上的本事,可真一点不输于战阵……罢了罢了!贫道已是上了你的船,就算不为自己,也要为灵儿着想,难道还能跳下去不成?”
说罢,他抬头望了望巍峨宫墙在黎明前愈发深沉的轮廓,认命般地长叹一声。
“唉!赶鸭子上架,说的就是贫道此刻了!只盼皇帝莫要问太多,贫道只想做个清净散人,不想卷入是非。这功劳……将军说是贫道的,那便算是吧。”
马蹄声清脆,一行人穿过空旷的街道,朝着灯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