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
“此事不妥吧?”李奕顿了顿,端起茶盏轻啜一口,借机观察王朴神色,“刘节帅临终举荐,必是寄予厚望。若将此三人仅置为幕僚……难免有些屈才了吧?”
谁知王朴抚须一笑,浑不在意道:“这三人本就是幕僚佐吏出身,如今归入李都使帐下,也算是各得其所。以陛下对李都使的圣眷,他三人跟着李都使,倒是更好的出路,何来屈才之说?”
“既全了刘词的情分,又能观其才干,到时李都使自然心中有数。若三人真有出众的才能,再向陛下荐举委以重任也不迟。”
话音落下,一直旁听没有插嘴的向训,突然轻笑道:“对那三人来说,倒是找了个好出路,原本籍籍无名之辈,投了李都使的麾下,日后乃是大有可为啊!”
他这话带有半开玩笑的意思,但真要说起来,确实没什么错。
不管历史上赵普、楚昭辅、王仁瞻有多大名气,但起码在后周时期此三人根本上不了台面。
而李奕现如今身居禁军显职,又是皇帝的姻亲妹夫,能在他手下谋个差事,对于未来的升迁自然大有助益。
这年头不怕没本事,就怕跟错人。
说句不好听的,若非折从阮和刘词的举荐,李处耘、赵普等人谁知道是什么阿猫阿狗?
更别说能被在座这三位大周的文武重臣拿出来讨论安排……否则就连被提及的资格都没有。
“二位所言极是。”
窗外竹影婆娑,漏进几缕朝阳,正映在李奕若有所思的面容上。
“刘节帅临终所托,终究要有个交代。暂时让那三人在我麾下历练一番,反倒比贸然委以职司更为妥当。”
他嘴上说的淡然,实则心里却乐开了花。
不管后世对赵普有什么评价,但此人肯定不是徒有虚名。李奕现在身边不缺武夫大老粗,唯一缺的就是熟知书文杂事的干吏,正好收了赵普为己所用。
至于楚昭辅和王仁瞻二人,虽然历史上名气不如赵普,但也是有名有姓的人物,想来是有几分本事的。
正所谓人才多多益善,能借机壮大自己的班底,丰满自己的羽翼,何乐而不为呢?
接下来,三人又讨论了一番其余的事宜,李奕秉承着少说话多做事的态度,基本不过多的发表什么意见。
不过多数时候都是王朴提出建议,李奕和向训只管点头同意就行。
毕竟术业有专攻,处理具体的事情方面,王朴显然经验更丰富,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