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植桐没有在椿树胡同吃午饭,把期限给到叶主任,就去了大石作胡同。
万善那边信誓旦旦的说今儿上午完工,作为主家,即便今天中午不管饭,也不能真卡着点儿到,怎么着不得过去给人家烧点热水、放下几盒烟?
大石作胡同的新家大门敞开着,已经有力工向外拉着没用完的建筑材料。
唐植桐进去的时候,屋顶施工已经结束,站在院子里抬头往上看,目光所及皆是半新不旧的黑瓦,一点儿都不打眼。
细瞧之下,才能在黑瓦下面看到新的灰茬,表示这是刚翻新过的。
除了往外拉建筑材料的力工外,还有几个力工正在拆脚手架,大师傅们则忙着屋内外墙壁和立柱的粉刷。
在进胡同之前,唐植桐往挎包里塞满了经济烟,这会掏出一条来,往地上一放,高声喊道:“谢谢师傅们,都过来抽颗烟歇歇。”
“那就歇歇,等脚手架拆完了再给柱子上漆,正好没尘土。”首先过来的是调配油漆的师傅,将手里的棍子往桶里一放,拍拍手就过来拿烟。
“辛苦了,辛苦了,没想到刷个立柱也这么繁琐。”唐植桐拆开一包烟,主动散给他一颗。
昨天走之前,就有人清理柱子、门窗表面的旧漆,今儿来一看,门窗上的旧漆已经清理干净,立柱上不仅没有丁点儿旧漆,还多了一层白腻子。
“四九城讲究,这廊柱是木头的,又接着地,先刮上一层腻子不仅能防潮,还能防虫蛀。”这位大师傅用被烟熏黄的手指接过烟,呲着一口大黄牙解释道。
“听师傅这么一说,涨见识了。”唐植桐笑呵呵的回应了一句。
四九城建筑的讲究多,即便都是门柱,但不同形式的建筑,叫法不同,在唐植桐这里,一律叫门柱,谁让自己不是吃古建这碗饭的呢?
唐植桐虽然不懂,但并不影响他喜欢四合院的建筑形式。
在四九城,只要是老派建筑风格的建筑,基本都有立柱的存在。
立柱有美观的作用,但更重要的一项任务是承重。
像眼前的这座宅子,门柱就是为了撑起前出廊。
所谓前出廊,有的说是抄手游廊,有的说屋檐探出来的那块空间。
与前出廊相对应的叫“后出厦”,有的说是正房后面的游廊,有的说是建在正房后面的小房子。
不论哪种,都不是小老百姓能建得起的。
大石作胡同这套宅子没有后出厦,只有正房有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