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两点,也就是中国时间的八点整,西班牙文化部公布了1987年塞万提斯……文学奖的得主,我国作家余切因对西语文学的贡献,被授予这一荣誉。”
“他将拿到五百万比塞塔的奖金,相当于约六万美元,近五十万人民币!”
主持人的声音,开始有一些微小变化。
“奖项获得者往往会多次受邀采访,并引发新一轮个人书籍的出版潮,其创造的收益要远大于奖金……西班牙国王胡安卡洛斯一世表达了对颁奖结果的赞许,他说他已经做好准备,献上最诚挚的祝福。”
“塞万提斯奖并不是诺贝尔文学奖,但在行业内,它的认可度并不逊色,因此有西语诺贝尔奖的美称。此前塞万提斯奖获得者中,最年长的豪尔赫·纪廉86岁,最年轻的奥克塔维奥·帕斯67岁。”
“中国作家余切24岁,这打破了外界对塞万提斯奖项‘终身成就奖’的质疑,显现出评委会大胆务实的评选风格。”
这位女主持人的声音,已经明显有变化。她的情绪波动很大,播报时有能察觉到的停顿,因为她需要短暂的时间来消化自己的情绪。
“这实际上是中国作家,第一次在海外获得诺奖级荣誉。塞万提斯,涉及到全世界两亿多西语人口,根据联合国的相关数据,目前西语使用者数量仅次于汉语和英语,是全世界第三大语言。”
“以西语为官方语言的国家面积总和达到一千六百万平方公里,相当于全世界陆地面积的十分之一。”
“……”
说完这条新闻后,主持人情绪完全起来了,像战场上回来的传令兵。她直白的了解到,这个没什么名气的文学奖,实际是个什么情况。
和她一样的是荧幕前的观众。
正如当年报刊不厌其烦,向全国人科普“哥德巴赫猜想”一样,他们一夜之间让这个数学界的小众问题成为了中国的文化现象。
而且,因为哥德巴赫猜想作为数论的一种,在表面上容易理解,促使全民都陷入到对数学的狂热当中,产生了中国第一批“民科”。
余切的更容易理解,就算他最为晦涩的《聂鲁达诗集》余切译本,识字的人都能说上几句。
这条新闻便爆炸了!
从20号开始,忽然每个人都在讨论“塞万提斯”这个拗口的名词,余切满足了他们心中对英雄的期望,一个中国人在别人擅长的领域,没有背着“东亚病夫”的招牌搞得苦大仇深,而是干脆利落掀翻其他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