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也没道理不约给他。
“算了算了。”
冯骥才摇摇头,“以后吧,以后有机会再约吧。”
俩人说完话,江弦又和在场其他作家打过招呼,今儿确实来了不少的作家,在当下文坛都很有名望。
像是刘恒,一开始在《京城文学》当编辑,同时不断发表作品,这几年终于写了出来。
还有王安忆,自从美国回国以后,王安忆的写作就仿佛进入了一个爆发期,还把在美国爱荷华学习那段经历写了本游记叫《母女漫游美利坚》。
江弦可听说了,这书卖的特别火,后来他自己也拿来看了看,发现在书里王安忆写了挺多他在美国的事迹,像是刚到美国在机场因为姓氏问题自己被海关盘问,最后是江弦以“流利的英语”帮她解围,王安忆反思说那时候的自己非常不成熟,但这不能归结于年龄问题,因为同年纪的江弦有着和她完全不同的做事方式。
另外非常有意思的一点就是,这部《母女漫游美利坚》是王安忆和她母亲茹志鹃合著的,因此,江弦看完王安忆记述他的部分,又能看到她母亲茹志鹃对他的记述。
茹志鹃对江弦的高光时刻记录的非常清晰,显然给她留了很深的印象,其中就包括了江弦在旧金山餐馆,和那省的文艺界人士侯北人、陈若曦女士等人吃饭,在吃饭时,因为邻桌那省几名青年“工农兵文学”的讥讽,语气平静的说出了一句振聋发聩的话:
“一个艺术家,第一要有祖国,第二要有世界。”
总之,这书看完,江弦觉得茹志鹃和王安忆母女俩应该付一份版权费给他,写了太多关于他在美国的所作所为了,不是江弦自夸,这书卖的畅销,估摸着没少占他的便宜。
当然了,这事儿茹志鹃和王安忆也是提前和他打过招呼的,不存在未经他允许就随便写的情况。
除了王安忆,还有史铁生,还有莫言
总之,看着在场这些非常熟悉的作家,竟然因为一场签售会凑到一块儿,江弦相当欣慰。
至于刘恒、王安忆他们,看着江弦备受读者欢迎的身影,心里也是五味杂陈。
这位真是文坛不倒翁啊!
我们还没火的时候他就火。
我们现在火了,他还火!
而且这个“火”的意思是,他一如既往的处在文学界人气最高的位置上面。
61552789
好想吃薯片提醒您:看完记得收藏【文学书院】 www.wxhqjs.net,下次我更新您才方便继续阅读哦,期待精彩继续!您也可以用手机版:m.wxhqjs.net,随时随地都可以畅阅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