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电视部优秀影片奖”,是今年刚确定的,前身是“文化部优秀影片奖”,1957年就开始评奖,一年一届。
后来,改了个名,叫“华表奖”。
之前出那么一招恶心《芙蓉镇》,就是为了防着《芙蓉镇》将来评选三大奖项,尤其是今年刚创办的“广播电影电视部优秀影片奖”。
届时,至少能用这件事产生的负面效果来挡一下。
如今看来,这一招似乎没了效果。
哪怕是群叔,在如此热烈的观影热情面前,都得悻悻着作罢。
另一边。
中作协也开始收到大量的信件,其中大多是为《人民文摘》叫冤,也不乏一些个性情中人在信里直言:
“文人相轻,淋漓尽致!”
“《文摘》何罪之有?这和‘党同伐异,陷害忠良’有什么差别?!”
“一群活在粪坑里的蛆虫!”
“.”
这年头,连春晚被观众们骂了都得上《新闻联播》道歉,如此巨大的民怨,幕后操控此事的偏左派几人当然没办法忽略。
“都是因为《你别无选择》这篇搞的事情。”
“写评论,发评论,给我抨击这篇!”
中央音乐学院。
叶晓湘放下了手上的《人民文摘》,掩卷沉思。
她是作曲系的一名学生,师从于杜鸣心这位音乐大师。
杜鸣心曾为《鱼美人》、《红色娘子军》、《青年圆舞曲》作曲。
前段时间在《人民文摘》《人民文学》两部刊物上同期发表的《你别无选择》这篇,已经在读者群体中造成了极大轰动。
他们中央音乐学院也掀起了一阵阅读潮。
作为国内最顶尖的音乐高等学府、培养中国音乐家的摇篮、无数怀揣音乐梦想之人心中的圣地。
可以说,这座学府的学生,是最能与这篇感同身受的。
《你别无选择》这篇中所写的:
边狂砸键盘边大喊“他妈的力度”。
教室上方硕大的功能圈。
不可超越的贝多芬。
在当前教育体制下无法释放的音乐激情和创造力。
可以说这篇里一切的故事,都是叶晓湘这些作曲系学生正亲身经历着的。
因此,这篇几乎受到了中央音乐学院每一个学子们的欢迎。
不管是1985年第4期的《人民文学》,还是1985年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