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12月12日中午12点,金陵卫戍司令部已是一片混乱,炮声越来越近,甚至能听到城内零星响起的枪声和巨大的爆炸声。司令部里,文件散落一地,电台滴滴答答响个不停,参谋人员面色仓皇,来回奔跑,空气中弥漫着失败和绝望的气息。
唐声智脸色惨白,握着刚刚译出的校长“相机撤退”电令的手在微微颤抖。他之前的“与城共存亡”的豪言壮语,在此刻显得如此苍白可笑。巨大的恐惧和求生的本能压倒了一切。
“命令……命令各部,按……按预定计划,向皖南、浙西方向……突围!” 他几乎是咬着牙,从喉咙里挤出这道最终将数十万军民推向更深地狱的命令。所谓的“预定计划”模糊不清,根本没有详细的撤退序列、路线和渡江安排。
命令下达,本就摇摇欲坠的指挥体系瞬间崩塌。
与此同时,下关码头中,命令像野火一样蔓延,带来的不是秩序,而是彻底的疯狂。意识到被抛弃的士兵、惶恐无依的难民,如同决堤的洪水,从四面八方涌向挹江门——这座通往长江边、理论上唯一可能生还的城门。
城门洞内,人潮汹涌,互相践踏,哭喊声、叫骂声、哀求声响成一片。被挤倒的人再也没有机会爬起来。子弹带、行李、甚至金银细软散落一地,无人拾取。人性的最后一丝尊严,在这求生的炼狱里被碾得粉碎。
江边景象更是惨绝人寰。宽阔的江面上,只有寥寥无几的船只,大多是军方控制,正在匆忙装载高级官员、眷属和嫡系部队。更多的士兵和难民在齐腰深的冰冷江水中挣扎,试图爬上任何漂浮的物体。木板、门扇、甚至是捆扎在一起的稻草,都成了争夺的目标。日军的炮弹不时落入江中,激起冲天水柱,将人体撕成碎片。机枪子弹像泼水一样扫射着江面,鲜血染红了江水。尸体层层叠叠,堆积在江滩,顺流而下,场面宛如人间地狱。
而此刻,李念安,才刚刚接到这迟来且混乱的撤退命令。
“妈的!现在才说撤?!往哪儿撤?!怎么撤?!”李念安看着山下彻底失控的混乱景象,气得几乎要吐血。他知道,按照这个局面,别说突围,能活着挤到江边都是奇迹。
“旅座!我们怎么办?!” 参谋长王为林焦急地问道,身边仅存的三百多名弟兄也都望着他。
李念安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他想起了父亲之前给他留的后路。他猛地一咬牙:“不去挹江门凑那个热闹!那是死路!跟我走,去下关码头东面,芦苇荡!”
12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