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往数十人甚至上百人中取一!
而且,毕业即上战场,是真刀真枪,九死一生!
诸位若有意于此,需有马革裹尸之决心,而非一时热血!”
这番详尽而冷酷的剖析,像一场寒流,让许多刚才还热血沸腾的男生沉默了下来。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从报名、考试到录取,每一步都布满荆棘,更不用说毕业后残酷的战场。
林怀安(郝楠仁)默默记下了每一个步骤,每一个细节,心中那份渴望非但没有被吓退,反而因为目标的清晰而更加坚定。
“思想审查”这一条,让他暗自警惕,提醒自己未来言行需更加谨慎。
沙龙结束后,人群渐渐散去。
每个人脸上都写着复杂的情绪——有憧憬,有焦虑,有务实,有失落。
回教室的路上,四人沉默良久。
谢安平率先打破沉默,语气冷静地分析:
“听陆学长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看来,我需重新评估目标。
师范大学或铁路管理学校,或许更适合我的家境与志向。”
他选择了务实。
常少莲轻轻叹了口气:
“我……我可能试试女子师范或者护士学校吧。安稳些,也能帮衬家里。”
她的选择带着传统与奉献。
马铃舒则眼神发亮,拉着常少莲的手说:
“莲姐,我想考银行学校!我算术好,将来在银行做事,又体面又稳定!”
她选择了现实的优越。
他们都看向了林怀安。
林怀安(郝楠仁)迎着同学们探询的目光,没有直接回答,只是望着远处操场上飘扬的国旗,缓缓说道:
“路……确实有很多条。
多谢学长指点,让我看清了前路的崎岖。”
他的语气平静,但眼神中那种一往无前的决绝,让谢安平等人都明白了他未曾言明的选择。
那是一条最艰难、也最危险的路。
晚自习,教室里的煤油灯下,同学们都在埋头苦读,但气氛与以往不同。
空气里仿佛弥漫着一种无形的压力,那是对未来抉择的沉重思考。
林怀安摊开课本,却久久无法集中精神。
陈学长的话在他脑中回荡:
大学的激烈竞争、职校的务实出路、军校的严苛门槛……一幅1930年代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