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后同住一室,还请多关照。”
态度不卑不亢。
然后,他不再理会那些探究的目光,开始专注地整理自己的床铺和那方狭小的桌面。
他将被褥叠成标准的“豆腐块”,书籍文具分类码放整齐,有限的个人物品收纳得井井有条。
这种极致的整洁和条理,与宿舍整体的杂乱无章形成了鲜明对比,无声地宣告着他的自律和界限感。
挑战接踵而至。晚自习后,林怀安打完热水回来,发现自己刚买的新肥皂被人用过,湿漉漉地丢在破旧的搪瓷盆里。
若是以前的“林怀安”,可能早就炸毛了。
但此刻,他强迫自己冷静。
他拿起肥皂,目光扫过宿舍众人,没有直接发火,而是用平静的语气说道:
“这块肥皂是我刚买的(客观事实)。
现在湿了,很容易软化解体(可能后果)。
下次哪位同学急用,跟我说一声就好(明确请求)。
大家一起住,东西共用难免,打个招呼,用起来都安心(共同利益)。”
这番话,没有指责,没有攻击,只有事实陈述和建设性提议。
这就是 “非暴力沟通”的雏形。
正在洗脚的王韭聪愣了一下,撇撇嘴没说话。赵冬青则有些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一场可能爆发的冲突,消弭于无形。
真正的转机,发生在一个熄灯后的夜晚。
一只老鼠窜过房梁,碰掉了墙角堆积的杂物,发出巨响,吓得几个同学惊呼。
宿舍唯一的那盏昏暗电灯开关绳也断了,黑暗中一片混乱和抱怨。
“妈的!这破屋子!连个灯都修不好!”王韭骂道。
“明天找校工,又不知道拖到什么时候。”
孙书圣无奈地说。
黑暗中,林怀安默默起身。
他凭借记忆摸到开关处,掏出随身携带的、用油纸包好的几样简单工具(这是他穿越后养成的“有备无患”的习惯)。
他摸索着检查了线路和灯口,发现只是灯头接触不良和开关绳结脱落。
他凭借中学物理知识和手电筒(谎称是“洋火匣子”的放大版)的微光,徒手将电线重新接紧,并打了个牢固的绳结。
“啪嗒”一声轻响,灯光重新亮起!
昏黄的光线照亮了宿舍,也照亮了舍友们惊讶的脸。
“怀安兄,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