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图书馆闭馆的音乐成了他们最熟悉的背景音。
陈阳总能在密密麻麻的文献里找到关键信息,比如如何用当地资源设计手工课,如何用简单的道具讲解复杂的知识点。
有一次查到傍晚,外面下起了小雨,陈阳从包里掏出一把伞,又变魔术似的拿出一个烤红薯:“路过食堂买的,热乎着呢,你肯定没顾上吃饭。”
红薯的香气混着雨丝的清凉,在暮色里格外温暖。她咬着红薯,看着陈阳帮她收拾散落的书页,忽然觉得,有个人一起为了梦想努力,再难的路也变得好走了。
还有无数个普通的日子,她在图书馆勤工俭学整理书架,陈阳会来帮她搬厚重的书;她为了期末考试熬夜复习,陈阳会给她带一杯热牛奶。
她想家偷偷掉眼泪,陈阳会坐在她旁边,什么也不说,只是递一张纸巾,然后陪她一起看窗外的梧桐叶。
“穗儿?发什么愣呢?”
刘阿姨的声音把她拉回现实。拾穗儿回过神,笑着摇摇头,把纸箱里的书一本本摆到长桌上。
她从背包里掏出钢笔,在每本书的扉页上写下寄语,字迹工整又带着戈壁人特有的利落:“愿你们像戈壁的沙枣树,在困境中扎根,在风雨中成长。”
写完最后一本,她还在书里夹了一张小纸条,上面写着自己的联系方式:“要是看书时遇到不懂的地方,随时找我。”
刚把书摆好,两个背着双肩包的学弟学妹就走了过来。
扎着马尾的学妹拿起一本《教育学原理》,翻开扉页看到寄语,眼睛一下子亮了:“阿姨,这书是可以借的吗?字写得真好!”
刘阿姨笑着指了指拾穗儿:“这是你们拾穗儿学姐,马上要回戈壁建学校了,这些书都是她特意留给你们的。”
学妹惊讶地看向拾穗儿,手里的书攥得更紧了:“您就是拾穗儿学姐?我们老师上课总提您,说您是我们学院的榜样!”
她低头摸了摸扉页上的字,眼眶微红,“学姐,谢谢您的书和鼓励,我以后也要像您一样,好好学专业知识,将来去需要的地方做教育。”
旁边的学弟也拿起一本《教育心理学》,翻开一看,书页空白处满是细致的批注,还有用不同颜色的笔标注的重点,忍不住感叹:“学姐,您这笔记也太详细了!我这学期正好学这门课,一直找不到重点,有了这本书,我肯定能学好!”
拾穗儿看着他们兴奋的样子,心里暖暖的:“能帮到你们就好。这些书里记了我四年的学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