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穗儿的声音越来越柔,眼睛里亮闪闪的。她想起每次回合作社,李叔叔都会把刚烤好的馕塞给她,李奶奶总拉着她的手,往她口袋里装热乎乎的沙枣糕。
那些细碎的温暖,像戈壁滩上的阳光,一点点焐热了她的心。
“我们做这个项目,不只是想让戈壁变绿,更想让家乡的人能靠这片土地活下去,活得好。”
拾穗儿回到演讲台,目光坚定,“成本低,不是因为偷工减料,是因为我们知道,戈壁上的每一分钱都来得不容易,我们要把钱花在刀刃上,花在能真正帮到牧民的地方。”
评委们开始低声交谈,刚才质疑的教授翻着数据,频频点头。
拾穗儿站在台上,忽然觉得不紧张了。
她想起无数个在实验室和戈壁间奔波的日子——白天在沙地里测量数据,皮肤被晒得脱了皮。
晚上在实验室里筛选种子,熬到后半夜,就泡一杯沙枣茶提神;冬天戈壁冷得刺骨,笔都握不住,她就把双手拢在嘴边哈气,继续记录数据。
那些日子很苦,可每次看到沙地里冒出的新芽,看到牧民们脸上的笑容,她就觉得一切都值了。
演讲结束时,会场里响起了掌声。
拾穗儿鞠躬致谢,走下台时,队友冲她比了个“OK”的手势,她紧绷的肩膀终于放松下来,后背的衬衫已经被汗水浸湿了一大片。
等待结果的时间格外漫长。拾穗儿坐在座位上,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帆布包上的沙枣花刺绣。
包里还装着奶奶阿古拉给她带的沙枣干,用牛皮纸袋装着,散发着淡淡的甜香。她想起出发前,阿古拉拉着她的手,反复叮嘱:“穗儿,不用给咱争啥大荣誉,只要让外面的人知道,咱戈壁能长出好东西,咱牧民能把日子过好,就行。”
“现在,我宣布本次国际大学生环境创新大赛金奖得主——京科大学,《戈壁低成本混播固沙技术》团队!”
当主持人念出结果的那一刻,拾穗儿感觉大脑一片空白。
队友激动地抱住她,她才反应过来,眼泪一下子就涌了上来。
不是因为获奖的喜悦,而是想起了阿古拉阿姨在沙枣树下劳作的身影,想起了李叔叔憨厚的笑容,想起了那些在戈壁上扎根生长的植物,想起了家乡那片正在慢慢变绿的土地。
走上颁奖台时,拾穗儿的脚步还是有点虚。
组委会主席把奖牌挂在她脖子上,冰凉的金属贴着胸口,却让她觉得无比温暖。拿起话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