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甫义点点头。到了二弟家,把事情说了。二弟说:“大哥,这事我早就听人家说过,只是咱没看到,没有告诉你。还听别人说,一次梁二昆喝醉了酒吹嘘,好像鹿儿这孩子也是他的。后来我仔细瞧了,还真像他。这是个麻烦事儿。你和大嫂,只要她改过,也就算了。你不想想都这个年纪了,没官没钱的,再上哪里去找个老婆?”当下弄了俩菜,二人喝酒。
正喝酒间,鹿儿跑来:“爹爹,妈妈和人打架了,你快回去看看!”原来,妇人被梁二昆哄骗来往,只得少许钱财,今日事发,又不想离婚,因想此事是梁二昆引起的,顿生恨意,也是为了证明自己悔过的决心,就拿起一根木棍,到了梁二昆家,照头一棍,把梁二昆闷倒在地。梁二昆的老婆见状,如何肯让?双方闹将起来,打骂哭闹,吵嚷不休,惹得邻居街坊都来看热闹。
妇人被几个邻居劝回家,见梁甫义回来,又要找绳子去上吊,众邻居劝了一回,都散去了。妇人低头啼哭。梁甫义问:“我听说鹿儿这孩子是梁二昆的?”妇人道:“这么多年,我也记不清了。”梁甫义点头恨到:“好吧,既然孩子是你们的,你们就一起过吧!”鹿儿跑过来说:“爹爹,我是你的,我们一起走。”梁甫义用手一推,鹿儿咚的一声撞到在门上,顿时大哭起来,边揉着眼,边委屈地瞧着爹爹。
梁甫义心中烦恼,背了竹筐,复上山去。在自己的田地里转了一圈,根本无心看庄稼,听见山上传来悠悠弱弱的钟声,就信步往石城寺走去。老远就看见大鞋僧蹲在前面,走近发现和尚正把一只蜻蜓从蛛网上拿下来,一扬手,把蜻蜓放向空中。不料蜻蜓却跌下来,在地上扑棱翅膀。大鞋僧“嗯?”了一声,拾起蜻蜓,把它身上的网丝揪下来,蜻蜓才飞走了。
梁甫义跪在大银杏树下,对着“石城寺”的牌子就磕头。和尚见状赶忙窜过来,边道:“菩萨还没坐下怎么就拜?”噌的一下纵上银杏树,坐在树股中间。梁甫义早已和这和尚熟悉,知道他粗鲁怪诞,无从指点迷津,想说一说自己的苦恼,转念又止住了,对着牌子磕了几个头,起身就走。只听和尚道:“把蜻蜓身上的蛛网揪下来,它就能飞了。”
梁甫义回到家里,已是傍晚时分。鹿儿坐在餐桌前,双手托着下巴发愣,听见爹爹回来,腾的一下站起来。梁甫义见妇人躺在床上,桌子上摆了两盘菜,一盘炒豆角,一盘煎鸡蛋,一动未动,显然是鹿儿等着他回来一块吃。
鹿儿眼巴巴的看着梁甫义说:“爹爹,吃饭吧。”梁甫义正眼不瞧,“嗯”了一声,坐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