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五五年的盛夏,台海局势在短暂的僵持后,再度风高浪急。美军第七舰队的身影在海峡中线附近游弋的频率明显增加,国民党军队在金门、马祖等前沿岛屿的军事活动也日趋频繁,各种规模的军事演习接连不断,空气中弥漫着一触即发的火药味。而隐藏在军事对峙之下的,是台岛内情治系统愈发酷烈的内部清洗。
“归鸿之翼”行动组通过有限的渠道,捕捉到令人极度不安的信号:陈瑞生在“国防部”的一次例行会议上,被当众质询其多年前经手的某笔秘密经费去向,问题刁钻且蓄谋已久;他身边使用了多年的机要秘书被突然调离,换上了背景不明的新面孔;更有情报隐约显示,“烛阴”所在的派系,似乎获得了一份关于高层官员与大陆“异常联络”的“检举材料”,虽未直接点名,但矛头暗指陈瑞生。
“他们已经在收网了。”行动组负责情报分析的同志面色凝重地向谢文渊汇报,“种种迹象表明,‘归鸿’同志的处境已极其危险,随时可能被正式调查或软禁。一旦进入那个程序,再想营救,难如登天。”
谢文渊站在指挥所的态势图前,拳头不自觉地攥紧。地图上,台岛与他此刻所在的位置,隔着那片看似平静、实则杀机四伏的蓝色海域。广播密语已经反复播送了数次,但如同石沉大海,没有任何明确的回应传来。是陈瑞生没有听到?还是他无法回应?抑或是,这本身就是“烛阴”设下的又一个圈套?
不能再等了!每拖延一分钟,陈瑞生暴露和被捕的风险就增加一分。
“启动‘孤帆’预案。”谢文渊的声音在寂静的指挥所里响起,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决绝。“孤帆”预案,是“归鸿之翼”行动中最极端、风险最高的方案——由谢文渊亲自带领一个三至五人的精干小组,利用恶劣天气和隐秘航道,乘坐特制快艇,强行突破海峡封锁,潜入台岛,尝试与陈瑞生建立直接联系,并在情况危急时,不惜一切代价掩护其撤离。
“太危险了!”副手立刻反对,“首长,海峡现在戒备森严,美军雷达不是摆设,国民党海军巡逻艇日夜不停。就算我们能侥幸登陆,岛内现在正是风声鹤唳的时候,‘烛阴’肯定张网以待!您亲自去,万一……”
“没有万一。”谢文渊打断他,目光扫过指挥所里每一张写满担忧的脸,“‘归鸿’的价值,不仅仅在于他个人。他对岛内情况最熟悉,也只有我,能在他可能心存疑虑时,最快取得他的信任。这是最高效,也可能是唯一的机会。我意已决。”
他走到电台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