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内容的广播,能有效引发敌军底层官兵的思乡情绪和内部议论。
一个大胆的想法在他脑中形成——利用对台心战广播,传递加密信息!
心战广播覆盖面广,监听者众,信息混杂其中,反而可能避开针对性的审查。关键在于设计一套只有陈瑞生本人才能理解其深意的“密语”。这需要基于他们两人之间独有的、不为外人所知的记忆或默契。
谢文渊闭目沉思,记忆回到了保定军校的岁月,回到了北伐途中的某个夜晚……他想起了两人曾彻夜长谈,讨论一本他们都极其推崇的古典兵书,以及书中某个看似不起眼、却蕴含深意的战例注解……
“有了!”他猛地睁开眼,立刻召集通讯和密码专家。
经过数日的精心设计,一套极其隐晦的广播密语方案被制定出来。其核心,是将特定的信息,隐藏在寻常的心战广播稿中,通过使用特定的典故、词汇顺序、甚至播音员语调的微小变化来传递。这些广播稿将由设在厦门前沿的功率强大的广播站,择机向台本岛及澎湖方向播出。
与此同时,行动组也开始着手准备实际的接应方案。他们秘密勘察了福建沿海数十个偏僻的岬角、荒岛和渔村,评估其作为潜渡登陆点的可行性。几艘经过特殊改装、具备一定隐身和高速性能的机动渔船被调配到位,船员都是经验丰富、政治绝对可靠的“老海狼”。行动组甚至进行了数次夜间、复杂海况下的模拟接近与撤离演练。
历史的进程,也在为这场隐秘的行动提供着或有利或紧张的背景板。台海局势因我一系列军事行动与台和美国《共同防御条约》的签署而持续紧绷,双方在海空领域的摩擦时有发生。这种高压态势,既增加了行动的困难和风险,也在某种程度上麻痹了对手——他们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明面的军事对峙上。
五月的一天,气象部门预测,数日后海峡将有一场短暂的、伴有浓雾的恶劣天气过程。
“机会!”谢文渊盯着气象图,“大雾可以掩护我们的船只接近。按照计划,在天气过程开始前的夜晚,首次播送加密信息!”
命令下达。前沿广播站的工作人员并不知道广播稿的真实含义,只是严格执行着上级审定的文本。
夜色深沉,海风渐起。设置在厦门胡里山炮台附近的强大广播天线,将蕴含着特殊信息的电波,穿透沉沉夜色,射向海峡对岸。广播内容听起来与往常并无不同,依旧是宣传祖国建设成就、号召台胞认清形势、揭露蒋介石集团统治的黑暗。但在那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