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部长,这是情报部门刚送来的,关于舟山群岛敌军最新换防和工事加强情况的汇总。”年轻的参谋将一叠文件放在他桌上。
谢文渊接过,迅速浏览。舟山群岛,犹如一把抵在华东沿海咽喉的尖刀,地理位置极其重要。敌军在此经营多年,工事坚固,驻军众多。他拿起比例尺,在地图上仔细丈量着主岛与周边小岛的距离,计算着炮火覆盖范围与登陆船队航渡时间。
“命令侦察部队,加强对大陈岛、一江山岛等外围岛屿的抵近侦察,务必摸清敌军火力配系和滩头障碍设置。通知海防炮兵,选择相似地形,进行跨海精确射击演练。”他头也不抬地吩咐道,铅笔在地图上画出几个重点区域。
除了军事层面的筹谋,政治层面的考量也同样重要。他需要参与研究对敌政治瓦解策略,起草对岛上守军和台湾民众的宣传材料,强调“爱国一家,一致对外”,号召国民党官兵阵前起义、弃暗投明。
一天深夜,他正在审阅一份关于模拟登陆作战中步炮协同的想定报告,机要员送来了一封加密电报。译电员翻译后,内容让他目光一凝。电报来自更高层的情报系统,内容提及台湾方面似乎正在积极寻求外部势力的军事援助,并有意将部分沿海岛屿的防卫“国际化”,以图拖延时间,固守待变。电报最后附了一句:“据悉,台‘国防部’参谋次长陈瑞生,近期频繁参与相关研讨与接洽。”
陈瑞生!这个名字再次出现,而且是在如此敏感的位置上。谢文渊放下电文,走到窗前。南京的冬夜,星空寥廓,寒气逼人。他仿佛能看到,在海峡对岸的台北,那个曾经的同窗挚友,此刻或许也正在灯下,研究着大陆的军事部署,筹划着如何阻挡他和他身后这支不可阻挡的人民军队。
两人的命运,从荆州古城到保定军校,从北伐战场到抗日烽火,如今竟在这决定民族最终统一的海峡两岸,以这样一种方式再次形成了历史的对弈。只是,这一次,棋盘是万里海疆,赌注是国家的未来。
他回到桌前,摊开信纸,想写点什么,或许是给组织,或许……只是一种无法投递的思绪。笔尖悬停良久,最终,他只是在纸的角落,用力写下了四个字:
“大势所趋”。
这既是他对当前局势的判断,也是他内心深处对陈瑞生,对所有尚在歧路上徘徊的人的告诫与期盼。
他收起纸笔,重新将目光投向那张巨大的东南沿海地图。棋局已经布开,下一步,该如何落子?他深知,这不仅仅是一场军事较量,更是一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