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在君士坦丁堡多留一个援西师,是因为苏伊士运河还没开通,而且西方离国内太远,一旦有个变故,从国内派兵需要很久,所以单独留个师,西方有事可以随时动用。
国内的9个师不再偏重于边疆,而是均匀分布,如果国内各地出现变故,可以随时动用兵力。如果夷人各路出现情况,也可以从海陆两个方向派出若干师前去支援。
考虑好人事和部队的去向后,李纯又开始仔细划分新成立的几个路的边界,并定下首府、
穆庭路在原有基础上向北、向西拓展,加入拜占庭帝国、伊德利斯、阿格拉布,北界为保加利亚中部的巴尔干山脉,然后向西延伸到马其顿北部,一直到亚德里亚海边的小城莱什(今阿尔巴尼亚北部),西边就简单了,囊括整个北非,与罗海路隔着地中海。
罗海路主要包括欧洲南部,南与穆庭路边界已经划清,北界从西边的卢瓦尔河入海口的南特开始,沿着卢瓦尔河向东延伸到罗纳河上游的第戎,然后向东南方向延伸,在瑞士的伯尔尼接上阿尔卑斯山,再沿着阿尔卑斯山一直向东到维也纳,向东沿着多瑙河走一段,到了布拉迪斯拉发(斯洛伐克首都),沿着其北部的一道山脉往东北方向延伸,然后再沿着喀尔巴阡山向东南延伸,直到多瑙河入海口。
伏聂路东到乌拉山、乌拉尔河,南到高加索山脉。西界南从多瑙河入海后,开始,向西北沿着喀尔巴阡山走一段,在利沃夫以西往正北方向延伸,基本沿着维斯瓦河与第聂伯河分水岭走,而后向西北延伸到哥尼斯堡(今俄罗斯加里宁格勒),再从波罗的海向北,沿着瑞典与芬兰的分界线一直到希腾博(挪威北部小城)。
法曼路的范围就简单了,南界和东界都定了,北到北冰洋,西到爱尔兰以西海域。
穆庭路的未来首府,已定在苏伊士运河的北部出口处的通达府(今塞得港),自韩愈去了穆庭路以后,就开始建设,穆庭路暂驻在开罗,待苏伊士运河开通后,再搬到通达府。
罗海路的首府选在罗纳河入海口以东的小城福斯,此处有一片较大的平原,水源丰富,有港口优势,比其东的马赛城地幅更大,更有条件发展成为大城市。此处位于普罗旺斯地区,在罗纳河入海口,可以称为普纳府。
伏聂路的首府选在哈尔科夫附近,周围地势平坦,土地肥沃,邻近煤铁资源丰富的顿巴斯地区,而且在规划的亚欧大铁路的沿线上。此处位于顿河流域,结合其名,可以称为哈顿府。
法曼路的首府选在鹿特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