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冷,想谋取护国将军,但是他请求朝廷给他一个兵部侍郎的头衔,方便他以后回部队看看。
李纯觉得三个人毕竟也是立了功,要求还是要予以满足。正好光禄大夫还空缺一名,李纯早已属意豫兖道按察使冉伯求来接任。
于是,李纯和两个宰相商议后正式下旨,任命冉伯求为光禄大夫、吴元济为吴越道按察使、刘悟为豫兖道按察使、谢长林为护国将军加兵部侍郎衔。
吴越道、豫兖道都是比较好的道,吴元济和刘悟倒还满意,分别离京赴任,谢长林则留居夏原,住在朝廷赏赐给他的宅院里。
几个主将任命完以后,其他副将也要考虑,李纯根据范希朝的推荐和自己的判断,觉得邹元标和邓绍坤两个人更突出一些。
李纯任命邹元标为军事部侍郎,任命邓绍坤为外事部侍郎,算是所有副将中提拔幅度比较大的。
几个副将均有提升,魏安正提为伏聂路都统,伍潮生为法曼路都统,索凌超为罗海路都统,郁景斌为穆庭路都统,寇睿林提为江彭道都统、鲁赤明为监察院少卿,应欣荣为枢密院少卿。
李纯又根据范希朝和军事部的推荐,任命了新组建的十个师师长,至于师以下的军官,则以范希朝和军事部、人事部的意见为主,自己也没那么多精力考虑。
随着穆庭路的扩容,伏聂路、罗海路、法曼路的组建,一大批官员被任命到新征服的夷人地区,这些官员带着属员,沿着不同的道路,向自己被任命的地方进发。
此时,朝廷往西北的道路刚修到碎叶城,凡是去伏聂路的官员都是从国内乘坐火车一直到碎叶城,然后乘坐瀚海路准备好的马车,一路送到察里津,然后再到各地任职。
到穆庭路任职的官员,则带着部属乘船到苏伊士城,然后再坐车到开罗,根据韩愈的调配,到新组建的各郡、领任职。
到罗海路、法曼路任职的官员,则带着部属乘船,绕过非洲,然后再从欧洲西部沿海登陆,再乘车到达任职的地点。
由于路途遥远,这些人不仅耗费了大量时间,路上还吃了不少苦头,但是朝廷派兵花了那么大的代价,打下这些地盘,肯定要有人去管理,大量的华襄官员、公职人员,源源不断向西赶去。
第三波征服行动的结束,意味着完全征服了所有夷人地区,唐朝对外最重要、最庞大的征服活动总算结束了。
曾经辉煌一时的大食、拜占庭、法兰克等大国,全部被唐军击败拿下,包括其他一些小国,唐军连续三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