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后,将里面的牧民全部迁出,禁牧种草,几年也能恢复。腾格里沙漠寸草不生,可以留在那里作为生态保留区,不让人闯入破坏就行了。”
汪广会也觉得农水部自己如果不拿下几个难啃的骨头,下面也会不服,所以就接下了这三个地方。
农水部接下这12个区域后,林草司就开始派人分赴这些地方,厘清划定边界,外围适合居民生存的就不划入,山区里面不适合居民生存的,就全部划入。总共花了半年多,才划定了这12个区域的边界,将边界内的居民,全部化为生态移民的对象。
农水部在襄人地区掌握了大量的地方官府保底收购过来的土地,就将这些山民分批移民过去,那边的地任他们挑,每家按照人口分地,土地的数量和质量都比原来的好。
12个区域很多生活的是襄人,其实只有秦岭、武夷山、神农架、太行山一带的汉人多一些,重点就是迁移这几个地方山区的汉民。大部分山民都愿意搬迁到更好的地方,少量死活不愿意走的,农水部也不强迫,但是责令当地的官府不得往里面投入任何资源。
至于科尔沁草原和毛乌素沙地,都属于契胡族群迁移后留下的牧场,官府已经包干付钱给他们的部落了,直接转移到农水部林草司就行。
其他几片大山均属于襄人地区,后面随着襄人的外迁,就会逐步搬空,不急于一时。
农水部带了头,各道也开始行动,肃慎道包了小兴安岭和威虎岭,辽桓道包了千山山脉,新罗道包了太白山脉,秦陇道包了六盘山和子午岭,晋并道包了吕梁山,冀燕道包了燕山,如此等等。
各州县也都将国家和各道包剩下的公地也全部分片包了下来,逐步把大部分的公地都区分了去处。
这些土地划到哪一级,哪一级就要负责管理,负责移民搬迁、植树种草、禁止外人进入。
至此全国大范围的林地、草地、荒地就区分清楚了,各道内部还有异议的,由各道的巡抚裁定,各州县则由刺史、县令裁定,确保所有公地都有去处,都有人管。
后来,李纯又要求农水部将水域,海滩也进行了划分,属于百姓的就是百姓的,公共区域全部划给具体的衙门,防止他们推诿扯皮。
李纯花了这么大精力来划分公地,是为了以后搞动植物保护区、生态保留区提前打好基础,如果现在不厘清,后面百姓随意迁进去垦荒、砍树、过度放牧,把生态搞恶化,到时候更加难以治理。
另外,李纯也展现了一定的灵活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