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道:“十五天,这是我能给你们的最后时间。
二十天后,我们必须要让这架飞机飞上天空。
三十天后,它必须要能够起到,初步保卫我们领空的作用。
全面的战争已经开始,我们已经没有了那么多的时间了。
同志们,加油吧。”
说完陈常在也对他的这些学生们敬了一个礼。
学生们回礼之后就纷纷奔向了他们的工作岗位。
发动机实验室车间。
从陈常在看着从五月下旬开始,他就在和他的学生们,一起新开发的V型发动机。
算一下,到今天已经整整一个半月了。
现在工作台上摆放的就他这一个半月的结果。
这是一台铝镁合金缸体、缸盖,铬钼合金铸铁缸套,铝硅硬质合金活塞,镀铬活塞环。
V8型,缸径120毫米,行程120毫米,机械式多点燃油喷射,双电子火花塞点火,机械增压式,航空汽油发动机。
这台发动机已经马上要完成了。
现在已经开始准备进入到最后测试阶段。
按着陈常在计算出来的理论数据。
这台发动机的最大功率可以达到596KW,约等于800马力。
这种发动机的动力在整个二战中,只能说是中小型航空发动机。
倒不是说陈常在设计不出来,或是不想用更大功率的发动机。
而是因为那个五百吨锻压机的压力,限制了这台发动机动力。
如果陈常在把这台发动机的缸数再增加两个,或是四个。
缸径再加大,或是行程再加长。
那么这台发动机上的,那根由五百吨自由锻压机锻造出来的曲轴,将无法承受这么高的功率和扭矩。
如果飞机还在天上飞着,发动机曲轴却断裂了,那玩笑可就开大了。
虽然陈常在设计的这款飞机,哪怕是在无动力的情况下。
它也能依靠它的大面积方向舵子自动回正。
它那对两片大面积的水平尾翼和双机翼,也能让飞机自己滑翔降落。
但如果是在战斗条件下,那可就死定了。
所以陈常在宁可让它功率小一些,也要保证它发动机的安全性。
至于它偏低的动力,在飞机上的使用是否能给飞机带来更好的效果,那陈常在只能在机体减重上下功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