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过程中,来自盛凯金属研究所的两位工程师认为,虽然华特冶金机械公司的得分为9.5,比建设冶金机械厂的得分略低,但前者输在质量保证金较低,而售后免费服务时间更长。
四通集团的两位设备工程师不赞同这个观点,他们认为华特冶金机械公司在质保金上斤斤计较,就是对自家产品信心不足的表现,既然自家产品质量那么好,何必在意多一点质保金?至于售后免费服务,两位设备工程师认为那就是空头支票,真要到了设备出问题的时候,对方有的是不履行义务借口,因为他们曾经有过这方面的教训。
在四通集团两位设备工程师看来,建设冶金机械厂不在质保金上计较,才是对自家产品信心十足。一千多万的设备,毫不犹豫地承诺百分之十的质保金,等于一百多万攥在用户手里,一旦设备出故障,哪个供货商不积极想办法为用户解决问题?
听上去双方讲得都有道理,但石云峰还是倾向于两位设备工程师的观点,毕竟不为别的,为了拿回一百多万质保金,供货商也不可能懈怠售后服务,只不过盛凯金属研究所两位工程师坚持自己的意见,让石云峰难以决断。
石云峰当然不知道,就在各路竞标单位代表入住花苑宾馆的当天下午三点多,盛凯金属研究所的杨工和张工在宾馆一楼的大厅喝茶,一位正在办理入住手续的旅客转身看见他俩,把行李交给同伴看管,直径朝他们走来,边走边打招呼,“杨工,张工,你们怎么在这里?”
老杨抬头看见跟他们打招呼的人,“霍经理,怎么是你?”并告诉老张,“还记得吗?华特冶金机械公司销售科的霍经理。”
老张扭头看过去,“可不是嘛,霍经理,你这是干嘛来了?”
霍经理已经到了跟前,“我们参加永辉公司的设备招标,杨工和张工,你们两位这是——?”
“你先坐下,”老杨和老张都是五十多岁的中年人,他们跟老霍在多年前的一次冶金行业会议上相识,由于性格差不多,此后在全国行业会议上多次相聚,没想到又在这里见面了,老杨向霍经理介绍了自己跟老张现在从事的工作。
老霍疑惑不解地说:“你们俩负责现场指导,可现在还没采购设备呢?”
“石总把我们找回来,就是为了设备采购招标的事。”
“这么说来,你们俩是招标评审小组成员?”
霍经理意识到面前这两位老熟人的重要性,他招呼自己的同伴过来跟两位老朋友见面,并请老杨和老张共进晚餐,酒足饭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