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磁体的用途。
为了克服晶界扩散法的不足之处,唐新民团队紧跟国内外稀土永磁材料研究的前沿技术,对传统双合金法进行了技术改进,现已取得初步成果。
课题组在气流磨中加入预粉碎的重稀土源粉,使其与磁粉一道进行微粉碎,在此过程中,一方面对粒度进行控制,另一方面使粒径不到一微米的重稀土源粉均匀地分散包覆在主相合金磁粉颗粒周围,在烧结过程中,重稀土掺入主相晶粒边界,形成重稀土与钕铁硼的合金。
据唐新民介绍,采用该方法,在获得相同矫顽力的情况下,重稀土用量降低了百分之三十五,而使用相同数量的重稀土,其矫顽力将提高百分之十五。最为关键的是,双合金法对磁体厚度没有限制,这将极大拓展其用途。......
这就是石云峰愿意跟唐新民进行面对面交流的原因,因为每次当面交流,不仅能给他带来稀土永磁材料领域更多的信息,而且他能从交流过程中接触到新的知识。
听到这里,石云峰插话问道:“唐工,如果我没理解错的话,你跟我讲了两层意思,第一,晶界扩散法的两种工艺都已完成开发,可以准备二期工程了;第二,你们又开展了对传统双合金技术的工艺改进,但现在只是实验室取得了初步成果。是这样吧?”
“是的,这就是我要向你当面汇报的工作内容。”
“我想问一下,既然双合金法对磁体厚度没有限制,还将极大拓展产品用途,我们是否可以等到双合金法开发成功后,直接在二期工程中采用这种工艺?”
“石总,你的意思,不想在二期工程中采用晶界扩散法?”
“我只是问你有没有这种可能。因为效果一样,但晶界扩散法对磁体厚度有限制,而改进后的双合金法没有这方面限制。”
唐新民点了点头,“石总,我理解你的意思,按照技术发展逻辑,用双合金法替代晶界扩散法,你的思路是对的。但是,采用晶界扩散法生产的磁体,有其独特的用途,而这种独特性,是双合金法生产的产品替代不了的,这就是晶界扩散法在国内外稀土新材料领域不仅没被淘汰,而且还在不断创新的原因。”
唐新民的这番解释,让石云峰意识到有些事情不能想当然,“唐工说得对,虽然双合金法可以制造任意厚度的磁体,但磁体特性才是关键,两种工艺不存在替代的可能。”
在石云峰跟唐新民交谈过程中,陈科长出去了一趟,当他回到接待室,已到下班时间,“到点了,你们两位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