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事可干,现在睡觉还有点早,石云峰欣然答应陪老先生聊聊。
老人身体硬朗,精神矍铄,非常健谈,据他介绍,他曾是华昌材料研究院的一名工程师,这家宾馆是他女儿下岗后开的,为了节省开支,自从去年退休后,老人便自告奋勇替他女儿值夜班。
一听对方是华昌材料研究院的退休工程师,石云峰来了兴趣,“老先生,我来这里正要去华昌材料研究院办事,你们单位在金属材料领域很有名气,出过不少成果,我就是慕名而来跟他们合作的。”
“你要跟他们合作什么项目?”
“我想跟他们合作开发稀土永磁材料。”
“你说的这种材料我不太懂,但这一定是一种新的金属材料,估计开发难度不小,根据我对华昌研究院现状的了解,在现有科技人员中,我想不出有谁适合担当这样的重任。”
据这位老先生介绍,华昌研究院以前确实具备全行业前三的科研实力,石云峰母校那位资深教授,当时兼任一家金属材料学术期刊的外聘编辑,在审稿过程中,不仅经常见到华昌材料研究院的作者投稿,而且论文质量都不错,也许正是这个原因,那位老教授才向石云峰推荐了华昌材料研究院。
但从五六年前开始,因为领导班子不思进取,只顾吃老本,忽视后备力量的培养,原有的十几名专家,一部分到了退休年龄,被外面的企业或科研机构聘去当顾问,没到退休年龄的几名专家,由于不受重用或长期没有合适的科研课题,也都跳槽离开了。
据老先生透露,跟石云峰合作的研究二室第一课题组的梁文建,在合金材料领域发表过几篇论文,算是华昌材料研究院现阶段最拿得出手的技术精英,但在金属新材料领域,好像没听说有什么建树。
跟老先生聊得很投机,在宾馆值班室一直呆到晚上十点,石云峰才回到自己的房间,洗漱过后准备睡觉,躺在床上却怎么也睡不着。回想起跟华昌材料研究院的合作经过,石云峰非常自责,他觉得对母校老教授提供的信息没有进行全面甄别,在没弄清楚合作单位真正科研实力的情况下,就急着签订合作协议,他认为自己的做法太草率了!
但是,作为一名涉足稀土行业不足一年,对稀土新材料一无所知的新手,走弯路,交学费,也算不上多么丢人现眼。当年创建四通集团,在引进轮胎项目时,跟第一家设计院的合作就很不成功,交了一笔学费后,积攒了一定的经验,不仅跟第二家设计院合作得很好,而且随后不久跟刹车片项目科研机构第一次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