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祯瞧着灾民数着钱,脸上带着兴奋又窘迫的神情。
“多谢大官人。”
“你才数了一遍,别数错了。”
“没数错,没数错。”
刘敏攥紧自己的钱袋子。
因为他数了之后发现多了一文钱。
“数目没错的话,在这里按个手印。”
王珪把账本翻个,让他在这里按手印。
刘敏按个手印,转身离开。
他感觉自己脚踩云彩一样,有些撑不住了。
这可是一贯多钱呢,比其余人都高出许多。
不光是这样,自己还能占官府一文钱的便宜,这辈子从来都没有过的经历。
刘敏觉得等自己七老八十后,依旧能拿出来不断吹嘘的一件事。
然后刘敏又回过头来,连连道谢,高呼大官人恩义。
赵祯亲自发钱,属于首次直面民间疾苦以及百姓发自内心的感谢。
其实就是多了那么一文钱,就能有如此效果。
赵祯发现宋煊的法子与众不同,因为明明没有浪费许多钱,就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他内心受到了极大的冲击。
余大郎也是细心数钱,然后多了一文,又给推回来了。
杨玉珍直接瞪了他一眼:
“我家六哥儿没有数错,拿走。”
“可是。”
余大郎还想在说,又听赵祯道:
“我这都是有数的,拿走吧。”
“哎。”
余大郎这才笑呵呵的拿走。
反正不是自己主动占官府便宜的。
是官府他们自大数错了。
拿到钱的人家都三三两两的散去,一家人准备把窝棚的门关起来再细细的数上一遍。
方才他们等候的时候也都聊了。
要不要去城里转一转,看看花灯之类的。
毕竟这里可是东京城!
虽然钱不多,但是在小摊上一家人吃点,那也是够用的。
尤其是不做工,就算不去城里吃,那也可以在这里喝完粥之后,再进城溜达溜达,瞧瞧热闹。
若不是逃荒来的,哪有机会来东京城呢?
虽然陈尧咨接受了调令,但是按照大宋官场的宽松程度,也不会立即逼你走马上任的。
总是要给你一些时间去安排家里的事。
陈尧咨也没带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