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有难度的题。
宋煊都怀疑这群出题人也是分ab卷的。
皇帝一说要扩招,立马就把难的那一套掏出来,争取在省试,就刷下去足够数量的举子。
总之。
天圣五年的春闱,第一场考试就给诸多学子整了个大活。
超高难度。
宋煊倒是觉得没什么大不了的,自己考试的次数足够多,基础扎实,这些题目也都遇到过。
反正五经就那点内容。
最多的礼记不超过十万,待到王安石变法后,新增注释到十五万字。
春秋才一万来字,看不长时间就能读完。
但是宋煊还是老老实实的在试卷上好好写一写,并没有搞提前交卷的操作。
他这个位置无法观察其余人,但是看左右两侧的考生脸色很是难堪。
东京城的水太深了,还是要小心一些。
宋煊最终写上自己的考试号码,随着大流投在箱子里,会有专门人进行后续的糊名,确保考官们看不见考生的信息。
然后进行大规模的誊录,即把所有的答卷重新誊写,抄录一遍,经过对读官,誊录官,校勘官的三道程序,确定誊录的卷子与考生的原答案一致无误后,再送评阅。
三次试卷,考生都要确保自己所写的试卷号码是一致的。
举人亲笔试卷称为真卷,送交封弥官保存;
誊录卷称为草卷。
考官看的就是草卷,最终结果要与真卷相对应。
评定等级,合格及第者,要给天子看过审阅后,最后列名放榜于尚书省。
在等待出门的时候,张源有些摇头叹气的道:
“十二哥儿,这也忒难了些。”
“确实挺难的。”
宋煊也是叹了口气:
“兴许是因为官家突然要扩招,所以出题人临时改了试卷的难度,争取罢黜更多的举子。”
听了宋煊的分析,张源也觉得有道理。
如今天子尚且年幼,许多事都是出在太后之手。
想必此事官家也没有给下面的宰相通气,私自做主。
士大夫群体也想要在朝堂占据更多的话语权。
毕竟赵宋是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嘛!
但是真正开始与士大夫共治天下是从真、仁二宗开始的。
太祖、太宗二人大多是嘴上说说。
他们才不愿意出现一个权臣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