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路修本来也没怎么想介入希佩尔的海战规划工作,他这次来主要是想办法给敌人使离间计的。
毕竟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海军的事儿他不专业,也没经过海战训练。
但是,在听说此次行动需要希佩尔和舍尔分别率领战巡为首的高速舰队、和战列舰为首的低速舰队,配合作战之后。
鲁路修也稍稍改变了自己原本的想法。
他觉得,自己可以在不影响海军大局的情况下,发挥一点主观能动性,为希佩尔派系多争取一点立功机会,多一点高光时刻。
当然,国家利益和海军的整体利益还是首位的,鲁路修绝不会干那种小团体利益高于国家利益的事情。
他定出来的计策,肯定是既让国家获得更大的胜利,也让自己的兄弟有肉吃。
不过具体怎么做,还需要他费脑再好好想想,也需要了解更多的情报。
两人的座驾很快就开到了柯尼斯堡城内的陆海军临时联合指挥部。希佩尔率先下车,然后领着鲁路修进去,一路上还帮他介绍一些人脉认识。
柯尼斯堡是东普罗森的首府,也算是普罗森霍亨索伦家族的“龙兴之地”了。
按德玛尼亚军制,平时正常情况下都是没有“陆海军联合指挥部”这种存在的,都是陆军归陆军,海军归海军。
但这次波罗的海作战,确切地说是里加湾作战,因为有可能涉及到两栖登陆、海军要先夺取制海权,再掩护陆军,这才临时成立了这么一个指挥部。
指挥部里平时就有三巨头一起协商战事。为首的是陆军的第11集团军司令,马肯森元帅,他也是负责整个立陶宛、拉脱维亚地区战线的陆军最高指挥官。
另外两位,就是弗兰茨.冯.希佩尔海军中将,和莱因哈特.冯.舍尔海军中将了。这俩人一个指挥战巡分队,一个指挥战列分队,分工也很明确。
在鲁路修来之前,这三个人其实已经制定好了一套后续里加湾作战的初步方案了。
希佩尔带着鲁路修进来的时候,马肯森元帅和舍尔中将看向他的眼神,都有些疑惑和警惕,似乎不理解希佩尔为什么一再向提尔皮茨元帅陈情,希望海军请这么一位区区上校过来、传授两栖作战的经验,以查漏补缺。
虽然马肯森和舍尔也多少知道鲁路修的事迹,知道敦刻尔克战役和南线的匈牙利战役、刚刚的黑海战役,都有他的身影。
也知道利奥波德元帅和鲁普雷希特元帅叔侄背后,有这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