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麻烦了。”
脚下的碎石被晒得发烫,隔着鞋底都能感觉到“铁板烧”的威力。
梁薇一只手抓紧帆布包带子,深一脚浅一脚地往前挪。
碎石子硌得脚底发麻,细沙直往衣领里钻,没多久脖子黏糊糊的,像是糊了层盐水腌过的沙。
硬扛一个小时四十多分钟后,前方终于出现崖壁的影子。
库木吐喇石窟的入口,隐在中层崖面上。
众人站在崖底,都忍不住弯着腰喘粗气。
艾合买提停下脚步,周明远趁机凑过来,压低声音分派任务:“一组先跟我去测数据,梁薇你们复制组专注临摹。进去后都轻手轻脚,别大声说话。石窟里的壁画脆得很,微微的气流都可能伤着它。这些最基本的规矩大家都清楚,我就不多说了,抓紧时间干活。”
攀爬的石阶是碎石堆砌的,队员们抓着旁边生锈的铁链,一步一挪往上爬。
梁薇手心里全是汗,脑子里浮现出资料里的内容。
库木吐喇是维语,意思是“沙漠中的烽火台”。
听着着实霸气。
石窟旁边有条河叫木扎提河,汉语又叫渭干河。
早年修水库时,这河还淹过不少洞窟。
那些被淹没的壁画,后来虽被抢救性切割保存,却也成了文物保护史上的遗憾。
想想那些被水泡过的壁画,梁薇心疼得直抽抽。
库木吐喇石窟从公元5世纪开始开凿,唐时达到鼎盛,直到11世纪才渐渐隐匿于风沙,它是继克孜尔之后的龟兹佛教造像艺术中心。
早期画的是龟兹风格的天相图,日天、月天伴着展翅的金翅鸟,满是西域风情;
到了盛唐,中原文化顺着丝路传播过来,壁画染上浓醇的“唐风”。
大乘经变画里,“西方净土”的菩萨衣袂柔婉,飞天绕着祥云飞舞,人物脸型丰腴圆润,榜题用汉文书写,窟顶更是铺着中原常见的团花、茶花,透出繁荣长安的富贵气;
最特别的是晚期,崖壁上出现回鹘人的供养像,旁边的榜题挤着龟兹文、汉文、回鹘文三种文字,这在整个龟兹石窟群里都少见。
盛唐的经变画、灵动的飞天、罕见的三语榜题,每一处细节都让梁薇心驰神往。
这些画面她从前在书本里、照片上来回翻看过无数次。
可再清晰的图片,也抵不过亲身站在石窟前的震撼。
梁薇克制着脚步缓慢走进37窟,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