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完饺子,刘根来又去看了刘敏。
老程家还挺讲究,刘老头不是给他们野驴肉吗?程家还了七双棉鞋。
爷爷奶奶、刘栓柱、李兰香、根喜、根旺和彩霞,一人一双,都是东北的那种大棉鞋,看着就暖和,就是有点丑。
看大小,应该是刘敏帮着买的,程家人可不知道刘家人的脚都有多大。
“我的呢?”刘根来有点嫌弃的拎了拎麻袋,还挺重。
“自个买去!”刘敏扫了一眼刘根来的皮鞋,“眼见着天就冷了,你还给我耍单,脚冻了,没人管。”
咋到我这儿不光棉鞋没了,还要挨顿骂——那野驴是我拿回来的好不好?
到哪儿说理去?
嫁出去的姑娘泼出去的水,这话一点错都没有,为了给婆家省一点,刘敏这个二姐算是把他这个弟弟豁出去了。
哼,等我脚冻了,就找你。
下班点儿正是国营饭店和供销社忙的时候,刘根来没去找何主任和于主任打屁闲聊,带上那一麻袋棉鞋回了岭前村。
家里人有棉鞋穿,都是去年他给买的,以李兰香的性子,看到这些棉鞋,估计得纠结好一阵子。
大人的还好说,放多少年都一样穿,三个孩子就不行了,脚一天天在长,放起来,来年就不一定能穿得上。
把旧棉鞋扔了?
开啥玩笑?
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只要能穿得上,就没人舍得扔。
给三个孩子穿新鞋还是旧鞋,这是个大问题,刘根来都能想象出李兰香那副纠结的样子。
在刘芳家吃了饺子,刘根来回家就没再吃饭,家里的饭菜很简单,杂和面窝头,就着煮熟的鲜肉干和腌萝卜干,再配一碗玉米面粥。
这个季节,村里已经没啥新鲜蔬菜了,除了白菜,就是萝卜,白菜还不能管够,萝卜基本都是萝卜干。
得给家里弄点菜了。
出差回来,在家喝的是驴杂汤,刘根来把这茬给忘了。
跟刘根来料想的一样,一见到那些棉鞋,李兰香就纠结了,看看新鞋,看看孩子,脑子里的两个小人估计都打起来了。
到最后,李兰香还是一咬牙,给根旺和彩霞都换上了新鞋。
为啥没根喜的份儿?
这小子脚长得快,已经穿三十七码了,跟李兰香差的脚不多,可以穿大人鞋了,他那双新鞋留给根旺,等他的旧鞋穿烂了,可以穿刘栓柱的新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