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被害人的伤情和她的身高,警方推测,嫌疑人的身高应该在1米6至1米7之间,结合凶手翻找被害人财物的事实。
警方推测凶手是一名经济拮据、生活水平一般的男子。
侦查员推测,假如凶手翻找财物并观察四周,至少需要10到15秒的时间,那么凶手的举动会不会被人察觉案件?是不是存在潜在的目击者?
为了寻找可能存在的目击者,马邦德立即安排警力进行了细致的走访。
侦查员通过询问被害人家属,发现被害人的生活非常简朴,因为有退休金并不缺零花钱,捡拾废旧物品主要是为了贴补家用和活动身体。
被害人平常捡到的废旧物品都卖给了附近的废品收购站,因而收购站就成了走访的重点。一家废品收购站的老板告诉警方,四天前的下午,被害人曾经来收购站询问废铜的收购价。
问完价格后,因为身上的钱不多,被害人要回家取钱,去收别人的废铜。
这时收购站老板拦住了被害人,主动借给被害1000块钱,还嘱咐被害人要仔细甄别。
随后被害人拿上钱,推着收购站的小推车就离开了,沿途的监控印证了这一点。案发当天下午3:05。从收购站出来的被害人穿过马路,消失在了通向案发现场的对面。
1分钟之后,在马路对面一家企业设置的监控画面里,侦查员发现了一个向现场方向移动的白点,而白点移动的路正是被害人前往案发现场的下一段路程。
结合被害人推着小车,车上有白色编织袋的事实,警方推断,这个移动的白点就是前往案发现场的被害人。
从这里到案发现场大概需要10分钟,但是这段路程没有任何监控画面,假如不能找到目击者,案件的侦破将非常困难。
在案发现场100多米外,一块非常隐蔽的坡地上住着一户人家。由于地势较高,从他家可以看到整个案发现场。然而等侦查员来到这户人家时才发现,由于茂盛的庄稼遮挡了视线,在这里虽然能看到现场周边的情况,却看不到那口机井。
在现场附近,一位在田间劳作的女子向警方提供了一条线索。
当天下午3点多的时候,她看到被害人在案发机井附近200米的地方捡废品。在看到被害人的同时,她还看到在离被害人不远的地方出现过一个穿蓝色上衣的男子。但是蓝衣男子并没有接近被害人,二人也没有交流。
目击者看到被害人时,他的位置正在一家工厂的旁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